荔枝微课/千聊97分钟在线解读:阳明王道心学歌-上部【阳明心学】
阳明王道心学歌
成全子 著
前言
为向世人简要呈现阳明心学思想精髓,特作此《阳明王道心学歌》。
本心学歌分上、中、下三个部分。
上部结合阳明先生生平故事,分生平总括、少年问志、青年辨志、中年立志、文成治学、圣学总括七个部分,亦叙亦议,阐发阳明先生心学思想。
中部旨在阐明致用良知学宗旨,分致用良知、知行合一、功夫次第三个部分,对“致用良知”、“知行合一”、“修行次第”做了细致辨析;
下部以阳明王道为主题,阐明儒家内圣外王之学宗旨,分群治、初心、正名、士气四个部分,对儒学发用于社会、组织做了简要说明。
儒学宗旨在修身,修身结果则为功成事遂,此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之道存乎心,外王之道存乎位。世所谓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者,位也;天地、时空、亲疏、尊卑、贵贱者,亦位也;敌我、攻守、动静、昼夜、阴阳、远近、上下、左右、前后等等,无非位也。
人若遇展志之机,而行外王之道,必得其本心然后能,所谓“君子素其位而行”者,然后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快然终身,无入而不自得也”。
上部 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为明朝大儒王守仁在承续孔孟之道、周程道学及陆子心学之基础而创立。阳明心学乃儒家端正学派,儒学皇冠,因其思想体系完整,功夫简易明切而被后世所推崇。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幼名云,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10月31日),卒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
生平总括第一
先生名守仁,伯安乃其字;
母孕十四月,天神送赤子。
父亲名王华,状元郎帝师;
祖父竹轩翁,先生启蒙师;
五岁不能言,三次方登第;
秉笔为君王,发配龙场驿。
死地而后生,大悟心真谛:
吾性本自足,不必外理义。
从此不动心,讲明知行意。
卧治庐陵县,巡抚南赣地。
奏设成三县,和平和崇义;
生擒朱宸濠,智斗宦与帝。
揭示致良知,圣学至简易。
守正抚思田,出奇平叛匪。
文治与武功,世人皆称奇。
归于青龙铺,卒年五十七。
千古一完人,真三不朽立,
封伯谓新建,封侯隆庆帝,
谥号曰文成,表彰圣学继,
万历入孔庙,功德世泽被。
少年问志第二
要问何如此,莫非天授意?
家世累积德,个人多努力;
传奇虽飘渺,儒家不怪力;
向上数六世,皆为君子器。
赤子天上来,贵人开口迟;
五岁虽无言,默然已熟记;
一朝开金口,少年大见地;
六岁哭象棋,天地鬼神泣;
十岁开天眼,金山只点滴;
十二问立志,状元不足奇;
人生最紧要,作圣乃第一;
十五巡边关,俨然修武艺;
几欲献良策,经略四方志;
十七成婚配,坐忘洞房妻;
长生非所愿,得道真好奇;
十八访娄子,求达格致意;
娄子指大道,圣人可学至;
从此收浪漫,落力啃朱集。
青年辨志第三
十九格竹子,七日不眠睡;
自叹分限低,落下终身疾;
遍读考亭书,于心不能一;
物与理相背,知和行相欺。
为展人生志,备战南宫试;
一考未上榜,二考又落第;
落第不动心,功名非本意;
念念在圣功,放矢只无的。
功名岂碍眼,富贵水流兮;
辞章无止境,艺能多分歧;
人生何其短,蹊径多迷离;
至道归何处,山中或藏机?
再考终上榜,二甲排第七;
观政在兵部,展志始有力;
监工王越墓,演兵八阵旗。
卅一辨仙佛,仙佛逃治齐;
佛氏灭种性,亲亲怎相离;
仙家弄精神,长生乃意必!
纵成仙成佛,只自得自意;
大道岂在此?丈夫当有为!
中年立志第四
卅三考齐鲁,题中有真意;
出题还答题,篇篇针时弊。
卅四识甘子,共擎圣学旗;
大道终有伴,相资与砥砺。
卅五逆刘瑾,廷杖累三十;
拘禁入天牢,谪贬龙场驿。
卅六徐爱入,俨然颜子随;
卅七在龙场,大悟心真谛:
苗民言语阻,彼此会心意;
朝野尽书生,庶几真仁义?
道不在书中,理岂在天地?
格物乃格心,致知即明体;
圣人本无它,吾性具足已。
人只做不到,病根在自欺,
补偏救弊法,知行须合一;
潜龙自渊出,飞天只待机。
文成治学第五
庐陵七月短,善俗至今依;
尊老与扬善,息讼与宽税。
扫匪立奇功,三载民风移;
家牌断其根,乡约规矩立;
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剔。
月余擒宁王,举世叹神奇;
料事若前知,用兵似下棋;
定下谋与策,巧运诈和疑;
何术能如此,攻心成效奇;
却敌当神速,杀戮必最低;
何术能如此,此心不动已。
五十揭法门,从此不移易;
致吾之良知,圣圣骨血滴。
治军或治民,讲学勤无息,
守制与养病,弘道乐不疲;
接引有诸子,诲人无分类;
聋哑杨茂子,布衣董罗石;
知府南元善,郎中邹谦之;
狂人惟心斋,高明乃龙溪;
笃实钱德洪,事功聂文蔚;
桃李遍朝野,声望隆华夷。
中天阁勉学,天泉桥开示:
证道四句教,接引视根器;
本体无善恶,善恶心念起;
良知知善恶,格物除恶已;
中下做功夫,上根见本体。
五十六出征,干羽苗格戏;
思田乱有数,疏通顺民意;
借兵平断藤,官民赞神机。
一生践所学,所学破天机;
人皆以为神,妙用惟诚意;
先天天弗违,后天无止息。
圣学概括第六
回溯圣贤路,皆从立志起;
志乃气之帅,收摄与专一;
立志岂容易,天命诚所归。
念念存天理,此心无私意;
功夫只一边,作圣何简易;
人多不知窍,道何把人欺?
悟知是大要,先生曰尽矣。
朱子不可学,颜子当可追;
古本《大学》里,大道本清晰;
格致在诚正,治平自修齐;
事上多磨练,知行本为一;
了悟致良知,明白心即理。
圣学本一贯,程朱却支离;
伏首阳明子,自此悟真机:
劝君莫蹉跎,从今不摇移。
一生只一事,光明此心体;
一世做真人,无邪更无欺;
此即真心学,大道本无奇。
得此真心学,小人变君子;
失此真心学,君子堕迷离;
人间只此学,余皆不足奇。
(上部终)
喜马拉雅语音诵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