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三八节快乐!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发布日期:2019-03-08 07:51:39浏览次数:967次

sanbajie1.jpg


前几天上课,有学生问我,孔子真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的话吗?我说是的。然后大家就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义愤填膺者,为女子抱不平;有不以为然者,似乎所处即如是;有如我力挺圣人者,淡定不语。


今天,我们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这句话的出处为《论语》阳货篇,原文如下:“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先说小人,有人说这里指小孩,这是不对的。这里的小人在儒家是与君子对立的一类人。类似的说法,在《论语》里面很多处,如:


子曰:“色厉内荏,譬诸小人,其尤穿窬之盗也与?”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可见,小人是一种与君子直接对立的一类人的统称。这类人与君子区别在哪里呢?


sanbajie2.jpg


阳明先生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立志”篇中讲到: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一个人不立志,容易随波逐流,作恶多端,成为作恶的小人;先生试图用“何苦不为善、为君子?”“何苦必为恶、为小人”来唤醒世人。而一旦立了志,则人生发生反转,能独善其身,与人和睦相处,不再同流合污了。


孔子一般称他的弟子,或者他的弟子自称经常会用到“小子”这个词,可以参照理解,如: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可见,小子是一种亲近的表达,而小人则是一种鄙夷的意蕴。前者是身份的表称,而后者则接近人格的概括。


sanbajie3.jpg


再来说说“女子”。


首先我们要区分的是“女子”和“女人”、“妻子”都是不同的。


孔子是圣贤,说话不会口无遮拦,一句话要去得罪天下女性。以至于引来鲁迅的质问和讽刺:“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显然,鲁迅并没有真正理解圣贤语境。


母亲是女人,天下女性都是女人,妻子也是女人。女人难不难养,每个人不同。历史上优秀的母亲层出不穷,优秀的妻子也层出不穷,即便是未曾出嫁,待字闺中的女孩子也有很多优秀的。如果说孔圣人这句话中的“女子”包括了所有女性,这是过度解读了,以小人之心度圣贤之腹了。量孔圣人也不会连母亲、妻子一起得罪吧,即便孔圣人大男子主义,也不会连周天子的皇后妃嫔、鲁公、齐王等各位诸侯王公们的母亲妻子公主郡主等一并得罪吧?


读书是读心,以心印心则能会意,能会意则文字可以融会贯通,若不能会意,则揪字面意思死磕,只能自讨没趣。愚以为这句话是有语境的。也就是说,孔子在跟谁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是什么背景下这句话?


《论语》之所以不好读,就在于很多语言失去了叙事语境,导致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甚至意思发生逆转!就像很多人解读《老子》,都往帝王术、阴谋论上解读,这是典型的以胡说八道论天道人心,孔老皆圣贤,虽说不能是滴水不漏,至少也是能经得起常识性的检验吧!并不是说不可以怀疑孔子的话,而是要以常理之心推之,当然,更要以积极阳光的心态看待!如此才是正确的读书方式,我们看孔子如何读书的?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概之,曰:思无邪!”今天我们读夫子语录《论语》,又如何能把人家想歪想坏呢?


那么,这段话到底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我在百度百科上看资料,其中发现有着一段可以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说这句话时的背景。孔子是在卫国之行后发现自己不仅被卫国君主欺骗了,还被卫国君主身边的小人仗势愚弄。孔子于是指责卫国君主听信身边小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离开卫国之后,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那这后面一句怎么解释呢?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他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是非常麻烦的事。孔子之前,妲己误国,烽火戏诸侯。孔子之后,宦官小人当道,皇后外戚乱政的桥段更是屡屡上演,不可枚数。


——摘自百度百科词条: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我没有研究过《论语》中夫子的话与孔子生平事迹之间的联系,无法确证是否孔子就是在这个场景下讲了这番话,但我认同这个思路。那就是孔子一定是在某种语境下说的这段话,其核心目的要表达的不是前面的“女子与小人”,而是这类人所表现出来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恶劣的人际关系状态。


那么我们可以由此倒推,什么样的“女子”符合“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人际关系状态呢?肯定不是夫妻关系、血缘关系(母子、父女、兄妹、姐弟、姊妹)等人间正常关系,因为即便家里人有这样心性的人,也多不会处于对立面,不会拿出来发感慨!所以这里的“女子”应该是上述二者之外的非正常、不稳定关系,如朋友、情人、同事等这方面的男女关系,这种关系非常微妙,近不得亦远不得。比如


1、利害关系;


2、情色关系;


3、权力关系;


4、从属关系;


5、雇佣关系;


……


儒家另一位圣人隋朝的文中子王通在其《中说礼乐》篇中曾经说过一句话,常被人引用: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综上所述,我认为孔夫子在这句话中所述的“女子”应该是指一个人与其非血缘、非法定、非正当的男女关系才是合适的。譬如,今天的包二奶,养情人,办公室恋情揩下属油、世俗社会常见的男女通奸等等,多少人迷恋期间,而又祸起萧墙,终至粉身碎骨!


最后我对这句话做一个简单的翻译:


原文: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译文:


孔夫子说: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和跟小人混在一起都是在找死,因为太亲近了这些人就会爬上你的头,令你威严扫地;当你疏远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怨恨你,拿出他所掌握的你的把柄把你与他们一起同流合污的恶行公之于众,分分钟要你的命!


祝愿天下的母亲、妻子、好儿女们节日快乐!


愿孔圣人在天之灵安享盛世文化复兴之乐,愿儒家道学光耀天下,愿儒家皇冠阳明心学飞入寻常百姓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