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丨把心学当热闹看终非心者 ——嘉和书院公开课
发布日期:2016-10-26 10:04:11浏览次数:754次
大合影
儒不离道,佛不离心,心学之道,只在道心。
何谓道心?阳明子说人心不失其正则是道心,道心失其正则为人心。
然而,道可有心?
老子《道德经》中对于道的描述用词为“玄之又玄”、“恍兮惚兮”“窈兮冥兮”,连定义和形状都没有具体,心何在?
道心只在人心!
常人不能识道体,识得道体,就见道心了。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老子说“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此即是识得道体长存之谓,所以,能见“众甫之状”!
人心有私,天理无私无不私,人有天理之私如厚薄者,是天理,而不是人私!
人心有求,天理无求无不求,人有天理之求如本能者,是天理,而不是人欲!
是所以阳明子有“百姓日用即天理”之谓!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务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
良知即是人心之正也,是天地之心之心也,不是道心又是如何?
世人爱阳明之良知之说,而不识阳明心。如当行正路而常觅捷径超越一般,又或支离错杂于细枝末节,不能做到“念念不忘存天理”、“事事物物致良知”,把心学当热闹看,终非心者也,似有所求实则辗转徒劳矣!
附录
问立志。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上一篇:一个女人笔下的君子之道:中国正道
下一篇:《古文观止》中的王阳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