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随笔:伪君子与真小人
我们在世俗中徘徊,难免不同流合污。
这世上的事务并不只是善恶的角力,看上去善的未必善,看上去恶的也未必恶。那些事情,会自然而然地把你我卷进去,有些是你愿意的,有些是你被迫的。
比如饮酒,你若真喜好,三五好友共饮而又能自律不醉,自是美好境界。若是不胜酒力如我,逢饮必醉,醉而后肚腹咽喉皆不复如初,精神意气也不因饮酒而积极向上,还是戒了的好。一了百了!
一了百了是粗暴简单的切割,自然会在斩切此般痛苦的时候,失去一些“美好”。
有人必为了这种“美好”去做一些权衡,于是左右为难,去做吧受罪,不做吧心累。如此这般,或为了面子过不去让自己受些罪。这样的人必不会少。
饮酒是人情世俗,饮与不饮,全赖个人当下之性情体质。席间推杯换盏之相劝,或揶揄或挤兑,亦多不过朋友间交流之必要,一笑了之,无可厚非。
怕就怕有些事情你嘴上说的不愿意,而行动起来无比迅速。
嘴上说不愿意是道德上的挡箭牌,怕面子上有影响,但并不真的往心里去,所以行动起来,明里暗里却可以不顾一切。此时道德并不能成为遮羞布,稍不留神就变成了揩屎棍。
怕就怕有些事情你嘴上说愿意,而行动起来无比迟钝。
行动起来无比迟钝是利害上的动力不足,做了对自己没好处还可能有损失,所以也并不真的往心里去。此时利益至上,而所谓仁义道德都只是洗脚水,最多也不过就是一杯隔夜茶。
孔子恶乡愿,是因为乡愿是伪君子,看上去忠孝仁义,其实恶德假面,甚有可能坏事做尽!孔子弃鄙夫,是因为鄙夫是真小人,无利不起早,做起事来患得患失,左摇右摆,缺乏立场!而一旦利益驱使,则六亲不认。
乡愿-百度百科
阳明先生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又曰:“是非两字是个大规矩,巧处则存乎其人。”
君子难辨,明是非则不难;小人易识,知好恶则能远。
乡愿难去,明是非则不难;鄙夫易发,知好恶则能止。
真伪之间,人事参杂,做自己已是不易。
而要与自己身上去乡愿和鄙夫两种气质比之戒酒自是难上加难,若无壮士断腕之决心,无“持志如心痛”之明切,何能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