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坦荡,为何不走?
发布日期:2019-10-29 08:20:09浏览次数:839次
【分享人】崔俊龙
【共学日期】2019-10-22
【共学学堂】上梅林学堂
【分享主题】象山文集序
象山文集序,是阳明先生为陆九渊的文集做的序。
看似是序,实际是梳理了儒家道统、心学道统。看似是梳理了道统,实际是告诉我们尧舜禹十六字心法、孔子的“仁”、孟子的“义”、周敦颐程颢的“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动亦定,静亦定,无内外,无将迎”、到陆九渊的“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阳明先生的“致良知”都是一脉源流,都是“一”。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不过几百字,却道尽上下几千年。即使把一个人的一辈子丢进去,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这中间伴随着“多学而识、以博施济众为仁”、墨子之偏、告子分内外、“霸术盛行”、佛老之空虚等等、伴随着“心学大坏”、“心与理析分为二”、“精一之学亡”等等。
孟子说“夫道若大路然,人并不求尔”。如果真是大路,为何走大路的人少,反而是各种荆棘小路的行人总是络绎不绝?或许并不只是大路小路的区别,也可能每个人的终点都不一样。“道心精一之谓仁,所谓中也”、“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吾心即物理,初无假于外也”最终都要回归到心这个本体上来,溥博渊泉如是。
上一篇:人和动物最根本区别在哪?
下一篇:千圣皆过影,良知是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