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崔俊龙堂主:承认无知,方能有一个想要的结果

发布日期:2018-12-17 08:05:45浏览次数:850次

chengren1.jpg


【分享人】崔俊龙

【共学学堂】坂田学堂

【分享日期】2018-12-12

【共学主题】传习录之黄直录

【分享内容】


很久没到坂田来共学,昨天到场依然还是熟悉的味道,酒香浓郁,讨论激烈。感谢官总,寒风中用好酒帮我暖身、用好文帮我暖心。昨天大家讨论的也很激烈,原本计划的4篇文章,只学了一篇就到时间了,感谢大家一起创造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共学氛围。


其实这篇还真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知行合一。哪怕不怎么接触过心学的人都熟悉的一个词。提到知行合一,我们想起来的更多的是知行不合一的情况。比如天冷知道要早起,但是贪恋被窝的温暖没能起来。比如知道不能熬夜,但是总会不小心玩手机到0点以后。很多我们知道的事情,结果是做不到。还有句杀伤力很强的话,在这两年的热度仅次于中产焦虑。那就是,你懂的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些看似都是知行不合一的难题。怎么破?是行没有到位吗?为什么行不了?


chengren2.jpg

坂田学堂共学


我的理解是,王阳明不这么看。把知和行分开,本身就是王阳明反对的一个视角。他主张的知行合一,不是要人为地让行去契合知,而是知行原本就是一体。不是仅仅“行”没做到的问题,而是压根没有“知”的问题。我们所做到的,就是我们所知的。同样是起床的问题,如果“知”是起床就有一个大生意,不起床就会损失。那别说赖床,怕不能早一个小时起床做准备。而如果“知”仅仅是我应该起床去做事,”知“到这里就中止了,那不起床多睡会也并不是一件意外的事。为什么要把问题归结到”行“呢?


同样再举个例子,身体健康时也知道熬夜不好,知道不应该熬夜。这是一个”知“。当身体真正出现病痛,一熬夜第二天就立马脑壳疼,这个时候也知道不应该熬夜,这是另外一个”知“。这两个”知“所导致的”行“会一样吗?肯定不一样。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行“不到,真的是”行“的问题吗?恐怕还是要回到根源处,回到一念发动处,承认无知,格物致知,方能有一个想要的结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