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我所感悟的“此心不动”

发布日期:2020-03-03 08:05:51浏览次数:817次

cixinbudong1.jpg


【分享人】吴超

【共学日期】2020-3-1

【共学学堂】宝安学堂

【分享主题】寄蔡希渊书


如何做到此“心”不动?


现在的人生活于繁华都市,千姿百态的尘世中。每天都要面对这个世界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心安理得。

人都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人会喜欢权力,喜欢金钱,喜欢美女。在面对这些事物的时候,如何做到不动心?

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是活灵活现的。我有亲人,有朋友,有社会上的各种关系,在面对这些的时候,我真的会此心不动吗?


我认为不可能,也做不到,如果做到了也是一个没有真感情,真性情的人,也不是人来着。这是我以前的体悟,这种体悟是朱子讲的“性即理”,是死板的,不活沷,是要把人的心捉住,按照教条主义来的此心不动。


阳明心学里讲的“此心不动”,是要我无时无刻都在心中存天理,去私欲,致良知。


是要我来修这个德,明这个道,来澄明我内心的心境,让心更光明通透,最终达到快乐,愉悦,心体中正之感,所以每天要存养浩然正气,集“义”才会有所成。那这个“义”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理,做人做事标准、原则”。


只要在这个理上,在这个标准原则上,在心里这个“拂尘”上,世人不理解你,责你,骂你,你都可以一笑了之,因为你已掌控了自己的心,已掌控了自己的情绪,不会为外界人与事所干扰。


当然,这个理与修道的标准、原则怎么界定,如何区别分辨,如何过犹不及呢?


那就是针对具体不同的人与事,尊循天理,顺其自然的去格物。在视、听、言、动,在精神,在道德上“格”。去做到每日格一物,每日进行反省体察,并在人生动静体用,事上磨炼上做功夫。


这份浩然正气,这个集“义”存养越来越多,就可以做到具体事物具体对待,实事求是。才会有真实、无我的此“心”不动。


————盘子老师点评————


我的师弟吴超对于心学的热情和诚意一直以来都让我很感动!

因为职业的原因,他的工作一直很忙,日间酬酢应对非常多。但即便如此,他每次共学都像一个高中生一样,坚持做笔记,回去后逐字逐句的推敲。遇到问题他会第一时间找我讨论交流。

他会尽量争取跟我在一起的机会,有时候是共学结束回家的路上,有时候是共学前短暂的吃饭时间,总之,只要有时间,他都像个求知若渴的学生一样努力地汲取营养。

我知道,他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试图打开心学的大门。而这扇门,不在我这里,而在他自己那里。

因为他的诚意,所以我看到他在心学的路上,像一棵小树苗一样日夜滋长,慢慢壮大。

也是因为诚意,他得以结缘当代心学名家,也是我的老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月亮教授,并得到老师的认同收归门下,而我也由此多了一个师弟。


心学很难学,因为道不容易捕捉。

心学很容易,因为道就在每一个当下。

你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还是原来的样子,甚至会更加糊涂!

但如果保持诚意,保持谦虚,保持勤奋,终有见到的时候!


我很高兴看到吴超师弟今天的这篇分享,这表明,他get到了心学的最重要功夫。

此心不动基于对理的认知,而不是摁着念头。

为何可以做到此心不动?因为心即理,理在我心!而我心由良知主宰。

既然由良知主宰,那就可以超越七情六欲,超越贪嗔痴慢疑,超越生老病死。

如果回到期货行业,就可以超越一时的曲线波动,一时的庄家操盘,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巍然不动守正中!


吴超师弟今天分享的领悟,暂时还只是纸面,也叫闻见之知。只有落实到现实,能够有切身体会才叫真知,那时才叫体认之知。

期待吴超师弟在心学修学上有更大的收获,早日体证此心不动大法,也期待师弟在事业上有更大的进步,将来为弘扬心学事业做贡献!


盘子

2020年3月2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