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分享】当心,刚有只妖从你心头闪过
立强与福田学堂堂主崔俊龙合影
分享人:张立强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分享日期:2019-9-16
分享主题:《与黄宗贤书》
今天学的内容颇有触动,让我对情绪控制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认为只有经历才能处事不乱,所以近来把很多精力放在了经历世事上,现在看来修心才是根本,修心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做到宠辱不惊。
人们时常处于情绪当中,浮躁、焦虑、恐惧、愤怒、大喜、大悲,任何一种情绪都是一种不平静,情绪上来收不住、忍不得,会处于一种非理智状态,这样做的决定也会是不理智的决定,会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在里面,甚至有可能为以后埋下祸根。
如何在关键时刻保持平静与理智,只有修心,只有致良知。良知本没有情绪之说,只是因为良知被私欲蒙蔽了,才会有情绪等那些所谓的“魍魉”产生,当情绪渐起时需用良知话头提醒自己,良知一现,如白日一出,魍魉自消。
正如电影倩女幽魂中,如来现身,霞光万丈,普照大地,妖魔鬼怪无处遁形,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电影中那些淫欲、贪婪、恐惧甚至整个黑暗的兰若寺,其实就是我们被私欲蒙蔽的内心世界。当私欲渐生、情绪渐起的时候,宁采臣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来祛除恶魔,我们可以念致良知、我心光明这些话头来静心理智。
断断无他技、休休如有容。致良知,修心,修的是品德、修的是心境。品行端正,自然会有君子向你走进;心胸宽广,自然不会情绪波动。心正了,心静了,心宽了,良知光明了,事理也就明了了,一切都会自然了。
所以,控制情绪从修心开始,从致良知开始。
右2为立强
盘子老师点评
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一个兰若寺,但未必是宁采臣!
欲望都市,谁能独善其身?你以为身在欲望之中,而不明白欲望在你心中!
你看到什么,你就会生发什么!你如何看到?是靠眼耳鼻舌身的感触,还是凭光明透亮的良知?
你若是凭眼耳鼻舌身的感触,那你不过是一个兽人,所以能做兽事也是理所当然!你若是凭光明透亮的良知,你就会超越现象,直透本质!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非孙悟空冷酷无情而猪八戒和唐僧有血有肉!只是因为孙悟空有一双直透本质的火眼金睛!
火眼金睛我们每个人都有,可为何看不透世事?只因为私欲障蔽了良知,火眼金睛变成了浑浊昏昧!
有人会问:照理说,唐僧的心较之悟空应该更净,修为也更高,为何唐僧看不出来?
面对白骨精,孙悟空看到的是妖怪;猪八戒看到的是美色;唐僧看到的是生命!
佛法在生命层面,不分彼此!是所谓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面对白骨精,猪八戒则是要占有,孙悟空要消灭,唐僧则是要渡化!
妖,也要有人去渡化!这才是菩萨心肠!
也就是说,真正的圣人,除了要有讲理,还要有情!
现实世界,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人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区别仅在于仁慈之心和发愿!有人总想凌驾他人,这是占有!有人总想改变他人,这是消灭!有人总想帮助他人,这是渡化!你是谁?
如果你是企业家,你认为你应该怎么对待你的员工?
如果你是父母,你认为你应该如何对待你的子女?
如果你主政一方,你认为你应该如何对待你的子民?
占有、消灭还是渡化?
你心里想什么,你人就站在那里!那里就是你的世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当心,刚有只妖从你心头闪过!
左2为立强
左1为立强
右1为立强
度阴山老师深圳心友见面会
后排右3为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