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学还有诸多盘算私欲,那干脆别学了
【分享人】静子
【分享日期】2019.4.1
【共学地点】3A学堂
【分享内容】《大学古本序》
本篇是阳明先生解的《大学》,虽然离上次学《大学》间隔了不过两个星期,却感觉有一些东西已经有些模糊了,所以要温故而知新呀。课后的总结归纳是很有必要的,每次写总结都感觉重新梳理了一遍,理解的也更加透彻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果搞不清楚,可能今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困难,比如对于“至善”的理解,是无善无不善;对“止于至善”的理解是明白自己的行动边界,立志不做什么;对于“物”的理解,盘师的解释非常精辟:“物乃心上事,理在我心中”;对于“格物”的理解,剔除心上事/杂念/私欲……概念理解不清楚,就容易误读了圣人的意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连朱子这样的人也会理解错圣人的意思,何况我们这些后辈。
如果心不诚,不管怎么做功夫都只不过是“支”;如果只有所谓诚意,不去做都是“虚”;没有基于良知的一切功夫和发愿都只是南辕北辙,“妄”而已。“支与虚与妄,其于至善也远矣”。其实核心都是致用良知。比如学心学还有诸多盘算私欲,那干脆别学了,否则越走越远。
最后引用周月亮老师定义的心学,感觉相当犀利:
"心❤️学是什么?
它既是让人活得合理有滋润的心理学、教育学,又是无施不可的运用学、运筹学,是随机应变就恰到好处的艺术,是儒、释、道三教之精华的一体化。
心学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事、欲念中找到“虚灵不昧"的定盘星,有了定盘星就无施不可,无往不恰到好处了。
这个定盘星既不在任何貌似真理的说教中,也不在无穷无尽的对象界,只在你心中,是人人自家都有的--"良知"。但是有人自信不及,自己埋掉了;有人贪欲太重,把良知遮蔽了;有人理障太深,不见自性⋯,所以稀里糊涂的活,乌七八糟地死、人追逐什么就死于什么,没有找到生的根本,就只能到处流浪,与物同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