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修一个"厚薄"而已
【分享人】兰彩霞
【共学日期】2019-8-15
【共学学堂】女子学堂
【分享主题】《象山文集序》(4)
我们此次读了《象山文集序》的第四小段。
"佛、老之空虚,遗弃其人伦事物之常,以求明其所谓吾心者。而不知物理即吾心,不可得而遗也。"
借用盘子老师的翻译"佛教、道教不顾家国,一味摒弃事务求一个心净,而不知道物理只在此心,去不掉的。"
大家就更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我国无疑是佛教大国,我也曾亲近过佛教。曾有一种说法:当下的中国在家的居士,修得好的更多一些。可能也正是,阳明先生说的这一点较为关键。
我联想到,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先生忙于赚钱,所以回家,理所当然的"一心想休息",不干任何家务活;孩子的母亲,无论一个孩子、两个孩子,都可能忙得不得喘息。因为,一日三餐,家务卫生,辅导孩子作业⋯日复一日,"一心只扮演一个角色"。现在的孩子,是掌中宝。"一心只负责学习成绩好、健康、快乐"。多少个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不必、也不会做任何家务活儿。
其实,这其中有相似的"逻辑",就是有一个"更高尚"的理由,可以放弃 自己应有人伦事物、日常生活琐事、料理好自己的份内之事。其实,这些都是要警惕、检视的。
孩子 应该在适当的年纪开始做家务。
家人,应该在平时就互相分担、互相照顾。
学习,是毎个人终身之事。
赚钱,工作,是人成年之后都应尽的社会义务和价值体现。(当然不同阶段,可以有取舍)
家,是共同的场。全家人一起做家务是相对比较幸福的家庭气氛。不是吗?
我第一次观察肯德基,发现了这个企业文化的伟大。一个员工既可以在后台炸薯条、又可以在前面点餐收银、可以擦桌子做卫生、也可以打扫厕所。没有一个工作是低级的,也没有哪个岗位更高尚。我觉得好棒👍
【分享人】兰彩霞
【共学日期】2019-8-22
【共学学堂】女子学堂
【分享主题】《象山文集序》(5)
终于,读完了《象山文集序》。用了一个暑假,7、8两个月。想想梦中会笑出声儿吧。
首先 欢迎两位帅哥的加入👏👏👏
其次感谢静子多次的提醒"读慢一点儿,彩霞姐姐"
最后 要感谢阳明先生的这篇好文。认真的读进去,可以将此文展开成一本书。经典就是经典。
本次共学,因为是结尾。亦非常精彩。
学堂上,我们重点就两句话展开了现实生活的联想互动分享"如矮人之观场,莫知悲笑之所自,岂非贵耳贱目。""故胜心旧习之为患,贤者不免焉。"
大意就是:很多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评论,就象个子很矮的人在古时的戏院看戏,因为被别人挡着,所以只能听,看不见。所以并不完全知戏中人物的悲喜。这个比喻很形象。有点"人云亦云"、"偏听偏信"的味道。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客观条件限制;2、偷懒没想亲自了解真相;3、好胜心的阻挡;4、旧有习惯的惯性。
我们对于此世间事事物物,很难尽知。"生而有涯,知已无涯"明朝如此,现在更如此。活着就要不停的做选择、做判断、做决定。怎么办?"贵目轻耳,致良知"。
由此,我联想到往期女子学堂读书会的一些小片断。在某些话题、观点上,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各执一词。多数情况下,我们会更深入,某些时候,我就转移话题,因为我了解对方的身世或略略知道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事情。"懂得"那个"看似偏、执了一点的观点"背后的原因。
很多人,我们看不惯、不理解。是我们对此"懂得不够"罢了。因此,在我们的女子学堂,通常不建议评价别人,更不可攻击别人,也不必对"别人"责善。用善意、同理去营造一个场、尽量用原生的阳明心学的"正知、正念"影响身边的人,核心"自修自得"。
又唱了回"高调"。我还是那个"做得不如说得好的人",惭愧!
【分享人】兰彩霞
【共学日期】2019-8-14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分享主题】《传习录》
本次共学,高朋满座。
小文章,引爆大智慧。
"万物一体"为何又有"厚薄"!?
"自然有个厚薄"
那么,回顾我们走过的人生?
我们可曾"厚待"过别人?!
我们可曾遇上,被命运、被别人"薄"了?!
厚薄,是个大智慧!
参了一周,仍感觉在原地打转。
被"厚待",要感恩。因为厚薄在每个人的良知并没有什么必然;
被"薄了",要豁达。本来无定数,又何必执。
我们每个人的"厚薄"必然不同。有的人重名、有的人重利、有的人重情、有的人重义。这许多的区分因素,再细分 便分为天理、私欲。所以,还是要去"私欲",才不会因"厚薄"而生烦恼,才会在"厚薄"中生智慧。
恐怕要用一生修一个"厚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