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道出了修炼心学的精髓
欢迎围观
【分享人】李念
【共学日期】2020-5-20
【共学学堂】深湾学堂
【共学主题】《传习录之钱德洪录》26】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钱德洪录26:原文
先生曰:“‘先天而天弗违’,天即良知也;‘后天而奉天时’,良知即天也。”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又曰:“是非两字是个大规矩,巧处则存乎其人。”
“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贤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虽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则一。虽昏黑夜里,亦影影见得黑白,就是日之余光未尽处。困学功夫,亦只从这点明处精察去耳。”
感悟: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是非只是个好恶。
只好恶就尽了是非,
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这段话王阳明道出了修炼心学的精髓。字面意思:良知就是天赋的判断是非的能力,这个能力人人都有而且很简单,即:洞察并遵循内心的直觉(对事物的好和恶)去行事。这样做,是非对错必然全然了悟,扩展开去,万事万变都尽在其中。(盘子老师:先是非而后好恶,非好恶而后是非。是非而后好恶则良知扩充万事尽,好恶而后是非,吾不知其何以立,何以归也!)
难点在于:
1,如何体悟到这个天赋的直觉——觉好恶;
2,如何相信遵循这个直觉会得到好的结果——循良知;
这是共学研讨的焦点,也是学心学必须打通的关节。
觉好恶
我们有一种本能的觉知的能力,比如看到美丽的花、看到漂亮的人、看到可爱的孩子、看到蛇……你都会产生心里的波动。这是一种本能。就像有人打你一下你会疼。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会因为对象的进入(事情的发生)而形成一个本能的觉知和判断。这个就是“觉好恶”。洞察自己内心的这个觉知和判断,她非常珍贵,她就是良知给你的信号。她不需要思考,就是我们的内心本来具备的能力。
(盘子老师:好恶不是觉,好恶是诚意,是落实。觉是美丑/善恶,觉不难,诚难。用【诚好恶】就准确了。)
循良知
比如地铁上看到一个美女。她是真的美,我是真的喜欢,所以要上去搭讪吗?我的内心真的给了我一个信号了——她美我爱。要行动吗?呵呵~
关键的问题来了,你收到的是多重信号:内我判断美,外我想要抱得美人归。
内我,就是你内心那个与千古圣人相同的天道良知;
外我,就是我们的肉身以及过往形成的习气,是私欲的摇篮;
修心:就是存天理,去人欲;就是不断洞察内我本心,循良知而行,从而修炼到本心和天道一体的状态。
(盘子老师:良知有照、知、应的三重甚至是多重能力,这三重能力是一而三,三而一的。美丑是照的结果,是非则是知的结果,善恶则是应的结果。)
地铁上鼓动你去搭讪的那个念头,并不是来自于内我良知,而是肉身私欲。内我只会给你一个好恶的判断(处在“格物和致知”状态),行动之前还需要“诚意和正心”,这就是关键的功夫——把心回归到应当在的位置,也就是去除掉肉身(体验)带来的欲望。
(盘子老师:肉身是谁来主宰的?也是心。良知会让你不做,而私欲会让你冲动。心无内外,身体不过心之充塞处而已。所以谓万物皆吾一体、生天生地、成鬼成帝者,惟吾心之主宰而后能也。)
觉好恶,是根本。体悟不到良知信号,生命就会始终混沌。觉到一丝一毫,就看到了一缕阳光,生命就拥有了觉悟的可能。
老夫子说一个“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就像孔子说一句“随心所欲不逾矩”,哎~怕是后人只学会前半句啊。
深湾学堂堂主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