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神就在这两个字里
发布日期:2020-03-13 08:03:09浏览次数:779次
【分享人】崔俊龙
【共学日期】2020-3-11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共学主题】传习录-钱德洪录
儒家文化的神
本次的内容是阳明先生的弟子拿“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句话向阳明先生请教。
为什么会问这句?
因为这个“中”和这个“和”太重要了。因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整个儒家文化的神就在这两个字里。(盘子老师点评:赞叹!)
那到底什么是“中”什么是“和”呢?
学了很多次,依然是有些影响模糊,不过这次又有新的认识。以前以为有一个“中”还有一个“和”,所以会问哪是“中”,哪是“和”。
学了这段知道,原来是一个。
能做到未发之中,自然有已发之和。同样,不能做到已发之和,自然是因为没有未发之中。(盘子老师点评:嗯,做到是关键!)
那么就回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中”?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不偏不倚谓之中。只有人才会有“中”或“不中”,因为有好恶、有分别才会有偏倚。
宇宙大自然天然就是“中”的。(盘子老师点评:天道如此!)
宇宙大自然无“意”而人有“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想做到“中”其实是一个道法自然的过程,去私意/欲,是个为道日损的过程,是个回到“无善无恶心之体”的过程。
不得不说,很难。这是很直观的感受。
要做到这个过程的方法就是“为善去恶”,就是“格物”,就是千洪老师讲的“无事存养,有事省察”,就是做功夫,还是水磨的功夫,做的一分是一分。
不做的话上面这些全是废话,做了也不必多说。(盘子老师点评:赞叹!)
德行即是做了的功夫。(盘子老师点评:通透!)
福田学堂堂主崔俊龙
上一篇:你本来就在水中,只不过总想着上岸
下一篇:天地只是一股气在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