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共学分享】我以前主要是强求自己,只是从外在改变自己,本末倒置

发布日期:2018-11-03 07:35:00浏览次数:878次

qiangqiu1.jpg


【分享人】:杨红涛

【共学学堂】:深湾学堂

【分享日期】:2018-10-30

【分享主题】: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

【分享内容】:


本周二与李念师兄,阿来,芦旭三人共学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本文初读简单易懂,但细细体会,却意味深长。


一. 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皆可以为尧舜”,站在我们普通人的角度,我们也同曹交一样将信将疑,纵使如阳明先生般有圣人志向的天纵奇才,未龙场悟道之前,都时常自失叹曰“圣贤有分,非他能所及”,更何况我们普通才智的人。但龙场悟道后,先生体悟”圣人之心,吾性自足“,从此豁然通达,先生体悟为什么突然会有如此变化?


这让我想起以前读曾国藩,觉得曾国藩真了不起,一生克勤克俭,日课十二条,一生持之以恒,坚持日记,坚持自省,坚持每日早起,读书,静坐……等等,此等毅力和恒心十分了得,觉得非常人所能及。但我自国庆节起居然全部做到了,五点起床,静坐,晨练,日记,反省,没有痛苦的坚持过程,就是很自觉,轻松的完成了,即使高度和曾国藩相差甚远,但使我彻悟,曾国藩的毅力和恒心也不是那么难做到,而且人人都可以做到。


所以我从这件事感悟到,圣人的心性人人皆有,而且不再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而是身心体悟。那么我又想我为什么以前没有这样的觉悟,为什么以前坚持强迫自己都做不到,现在突然能很自觉的做到呢?我觉得应该是我以前主要是强求自己,只是从外在改变自己,本末倒置,这次是回归到内心,回归本源,从内而外的觉醒,一切都变得水到渠成。也说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心性人人都是自足的,有了这个信念,就会坚定信心,继续不断向内求得光明的心性。


qiangqiu2.jpg

后海学堂共学(右一为杨红涛)



二.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这句话理解起来简单,但道理却想不通,尧舜之道,就孝悌这么简单?还是孝悌背后另有深意?最后想来想去,我自己的理解是简单而有深意。


简单是指,尧舜之道,就是孝悌,就是首要做到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姐妹友爱。深意是指孝悌后面的诚意,诚意孝顺父母,才能做到孝顺父母,没有这个诚意,也就谈不上孝顺,还有在父母亲人面前都做不到诚意的人,更不能指望他能对其他人,其他事做到诚意。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从为仁之本的孝悌上体悟到诚意功夫,才能本立而道生,才会将这种诚意功夫推己及人。先生说“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修行诚意功夫,先从孝悌做起,从这点来看,王阳明,曾国藩无一不是典范!理解到这一点,我就明白了孟子为什么对曹交说““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 有余师”。


钱穆先生说:人人皆知我是人,可谁又知我是“我”,“我”之发现,是人心自觉自醒的过程,我心如何自觉自醒,“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寻寻觅觅,蓦然回首,圣人之心一直都在我心中,我也可以为尧舜。



——盘子老师点评——


红涛进步惊人,应该说,我推行阳明心学堂共学心学以来最大的反转就在红涛身上!红涛之所以进步,是因为能够向自己要答案,能够找自己的问题,要求自己!然后我们可以看到短短的几堂课,就能看到红涛的变化!


这让我更坚定相信先生讲的“夫求以自得,而后可与言圣人之道”,“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这两条!可能红涛是教育学背景出身,对于语言文字本身有着得天独厚的领悟能力。而对于我常见到的同样悟性很高的某些理工科背景的学员来说,他们喜欢在概念上下功夫,普遍一种所谓的穷琢磨的死磕精神(科学精神)反而阻碍了他们的求学和修行!心性之学要的是诚意,见的是行动,对于某个义理的反复严密推演或者求证都不如付诸行动和实证!君不闻:道,不可言说!


红涛的每篇文章都在讲自己,都在感悟自己,都在阐述行动,道就在自己这里,不是要向别人证明什么,你只要向内看,向自己求,去除私心杂念,见到的那个就是道!我见到的怎么说,你也未必能明白!


期待红涛在“求以自得”的路上做向下的功夫,不紧不慢,认真走完第一阶段,踏实向前,只此是学,莫问前程!现在虽有些成绩,但不要以悟道自居,更不要以见道自显,勿忘无助,坚定前行!加油!


另外,红涛的进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一堂课都没有拉下。无论是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他都能一如既往地投入到深度的学习之中,认真学习,积极分享(反思、总结)!这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尤其重要!这里面体现了几个重要的要素值得心友借鉴:1、信;2、诚;3、行!那些徘徊不前者,都是在这三方面的精神有缺乏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既然选择了心学,就要克服一切困难,坚持走完一阶段,尽量看到大概;再坚定走完下一个阶段,尽量看到框架;再坚定走完下一个阶段,尽量触碰到全部!如果浅尝辄止,半推半就,终究得个半途而废的结果,虚度光景,最后只能慨叹他人向彼岸的精进,自己则望洋兴叹!切记!切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