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人生的三重境界

发布日期:2019-08-31 07:55:37浏览次数:892次

sanchong1.jpg


【分享人】般若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共学时间】20190816

【共学内容】《传习录》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关于阳明先生的这段话,老师们解释得好:“寂”指的是: 万事万物和我心的关系。“颜色”:  在这可指道和良知,心即理。


我的理解分成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觉知感悟生不同的境界心。而一切都是由“我不同的境界心”所赋予。


人生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和好奇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至善来看待,看所有事物都是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简单地相信这个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而良好运转的。但对花是如何开,又如何寂灭,并不知晓。


人生境界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便发现这世界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尘世中种种诱惑、人心虚伪、到处都是潜规则,以至于四处碰壁。看到的也非真实,一切雾里看花、真假难辩,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从而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怀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这个阶段,人心是激愤不平的、忧虑多疑的、警惕而复杂的。


这时的世界万物根本就不在自己的心中。地球少了谁都一样转,汝花开花落,与我何干?内心开始蒙尘积垢,花影也朦胧。自然看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境界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的。只有通过真心修炼,不断反省,才能悟出这种人生境界。


知道自己追求什么,放弃什么,从而专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面对世俗杂芜,心中自有清风明月,不与计较便是。这时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内心逐渐放空,茅塞顿开,回归自然。方知方寸之外并无他物,一念花开,一念花寂,意念原是可以改变现实的!此刻“此花便不在你心外”了。如果能达到内在身心合一、外在社会圆融、自然界万事万物和谐共处,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了。


或许每个人对于阳明先生这段话的理解都不会一样,我们本来都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花期的长与短、在或不在,都不过是在“我”一念间罢了。


sanchong2.jp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