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学人数空前之多……是一场心学的盛宴
【分享人】陈千洪
【共学日期】2019-3-7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分享主题】传习录下(213-215)
【分享内容】
今天共学人数空前之多,堂主组织有方,是一场心学的盛宴,是一场中西对话,是一场儒释道的碰撞,大家的分享精彩,感受颇深。三段内容,讲了心学的两个核心关键词:念、情,道岀了王朱之差、儒释之别!
《大学》:“身有所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则不得其正。”天下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人心,心的问题在“情",情的问题在欲,欲的源头是念,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念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所以我们要“念念存天理,处处去私欲",所以我们要时时"“慎独",所以我们必须"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我们今天的一切结果无论富贵贫贱统统都是过往的念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念就有什么的心,有什么样的心就走什么样的道,走什么样的道就有什么的德,有什么样的德就有什么样的命运。这就是千古不变的因果法则。明白了这些道理,方知修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次共学内容主要是说情绪的问题,在当下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浮躁、焦虑、担心、自闭、忧郁诸病争先恐后纷纷前来,有的痛不欲生,有的苦不堪言,人们的幸福感面临空前绝后的挑战。怎么办?孔子教我们“反求诸己”、曾子要我们“三省吾身”、子思在《中庸》里教我们“致中和”。未发时致中,已发时致和,致中和,人生位置才能摆正,人际关系才能理顺,千变万化才能应对。
那又如何致中和?决定我们情绪的不在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待这件事情的观念,同一件事发生不同的人身上,其结果完全不一样,念于天理既中又和、廓然大公,着于私欲不中也不和。
我们的看法又取决于什么呢?在我们从小生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生存环境中不知不觉形成了一套理念和模式。要命的是我们被一些错误的理念(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利己主义)所束缚而不知或深信不疑而穷困其中,以致思维程序化、想当然、跳跃性。这又怎么办呢?考诸古训,读书明理,破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读不进去或读不懂怎么办?正诸先觉,共建共学,砥砺夹持,这就是盘子老师创办阳明心苑的宗旨及意义所在。
王朱之差:“察之于念虑之微”是从根本上体察,而与"求之文字之中"、"验之于事为之著"、"索之于讲论之际"相提并论,是无轻重、少头脑。
佛儒之别:关于着相与不着相,大家争论十分激烈。原文大意是,佛怕连累逃离世间情义,是谓着相。而儒则素位而行,率性而为,自然而然,实则不着相。这是一个“体、相、用”的问题,不敢妄加评判。
—— 陈千洪简介 ——
陈千洪,男,来自湖北恩施,87年毕业于华工自控系,87年至95年在恩施职院从事教书8年,95年南下深圳创业至今,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先后参加过清华MBA总裁培训、心理学培训等,仍难解决心中之迷茫、困惑、浮躁,事业停滞不前。
2015年因《周易》课结缘国学,先后又学习了儒家四书、《传习录》及《金纲经》,期间如获至宝,相见恨晚。特别是今年7月参加阳明心苑共学《阳明心学》,收获颇大,找到了打开心中本自具足的无穷宝藏的钥匙,坚定了立志的信心,与心友们共学共建,教学相长,事上磨炼,知行合一,致良知,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