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阳明心学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发布日期:2019-02-21 07:49:53浏览次数:862次

shenqi1.jpg


【分享人】张墨缘

【分享日期】2019.2.18

【共学地点】裕安学堂

【分享内容】《别湛甘泉序》


先生开篇回溯历史,表明了他的道统,可见圣学在发扬过程中的不易。随后又指出当前世人中存在“言之太详,析之太精”的问题。更用“夫求以自得,而后可与之言学圣人之道”来表明圣人之学重在“求以自得”。接着阐述了与甘泉相识后,甘泉对自己的帮助是非常多的,更加坚定了发扬圣学的决心。最后再次用自得之学,为甘泉辩护。


shenqi2.jpg


再来说说我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想,首先便是求以自得。求以自得即向内求,在自己的心上求。让我想到了两个词。“反求诸己”,传说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在人的身上装了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装自己的优点,后面一个,装自己的缺点,所以人们往往看到的是自己的优点以及别人的缺点,所以在遇到些纷争的时候,总会认为是别人的错,却忽略了自己背后的袋子里,也装着缺点。“心外无物”,人情事变,都由心发,遇到问题,先从自己的本心出发,求以自得。


shenqi3.jpg


有时候在想,阳明心学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起初觉得很难,因为本身文言文的基础很差,读起来比较费劲,后来通过盘师讲解及共学,又觉得很容易,因为这些所谓的道理,本身就是存在于心中的,并不需要刻意的去怎样。再到现在,觉得很神奇,因为有时看起是同一样道理,但其实又略有不同,有时明明看起来不沾边的道理,经过推敲,好像又变为了同一个道理。


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读很多遍,就会有新的看法,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又会能吸取到不一样的东西。这就让我想到了在这篇文章中先生所批判的“言之太详,析之太精”。有时候讲的太过详细,条条框框的标准太多,就限定了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在很多事情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标准答案,没有什么真正的对错,有时候不用太过刻意的去规定我们该怎么做,只要明白我们不该怎么做就好。


shenqi4.jpg


回想教科书中,孔子的学说被肢解的支离破碎,只变成了只言片语的教条,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除了在考试中能起点作用,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直到现在,都会在想我所理解的,真的就是当时圣人想表达的吗?而阳明先生同样用很多不同的文章,阐述了看似不同却又相同的道理。


我想这就是周月亮老前辈《王阳明的心学功夫》一书前言中提到的,真正的传道者,都是对症下药吧。


shenqi5.jp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