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碎片化的知即是全体的知,即是渊泉的知

发布日期:2019-01-14 07:46:32浏览次数:844次

suipianhua1.jpg


【分享人】陈千洪

【共学日期】2019-1-10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分享主题】传习录之陈九川录(201-204)

【分享内容】


本次共学兴平心友给我们奉上了一道美味佳肴,让本次共学回味无穷。


一、修行如何达到《中庸》上的"溥博如天,渊泉如渊”的境界?


我们得一点点修,从一点一滴做起,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去格物,一段一段地致知,并把这点扩充到底,就能把私欲对心的蒙蔽一点点去掉,最后就能达到天、渊那种境界。修心、致良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做格物,今天格一点物、明天格一点物,虽然得到的都是碎片化的知,但格的越来越多,知的就越来越多,日日新、又一新,最终就有明明德、致良知的那一天,完全恢复心的本体的那一天,恢复了心的本体,心就是天、渊了,也就是开悟了。(盘子老师:碎片化的知即是全体的知,即是渊泉的知!每天格每时格的物都是心上的物!日日精进的是功夫,时时见到的是良知!功夫纯熟,当下即是日日,即是永恒!随时致良知即是溥博渊泉而时出之!千洪兄做功夫力量大,诚意足,所以能见得到,能解得精!)


心的本体原是明亮清澈的,是无善无恶,是至善的,只是常被私欲遮蔽,如云避日。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就是格物,着实去致良知便是诚意,着实致其良知而无一毫意必固我,就是正心,心正则身修,身修则视听言动合于道。心正则中,身修则和,致中和,我们就能万事如意。


suipianhua2.jpg


二、修身与建功立业的关系?


圣贤不是没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圣贤是修身以俟,居易俟命。我们的常常以工作忙为由而无时间考诸古训,无时间修身,而忽视厚德才能载物的道路。有大德者必受命,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一颗浮躁的、虚伪的心哪能做尧舜的事业?!


三、修身应有的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是圣人追求修身的状态。共学共修是可以体会到那种带来的内心深处的快乐,有这种快乐的支撑,我们才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才能一直坚持下去。



陈千洪简介


陈千洪,男,来自湖北恩施,87年毕业于华工自控系,87年至95年在恩施职院从事教书8年,95年南下深圳创业至今,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先后参加过清华MBA总裁培训、心理学培训等,仍难解决心中之迷茫、困惑、浮躁,事业停滞不前。


2015年因《周易》课结缘国学,先后又学习了儒家四书、《传习录》及《金纲经》,期间如获至宝,相见恨晚。特别是今年7月参加阳明心苑共学《阳明心学》,收获颇大,找到了打开心中本自具足的无穷宝藏的钥匙,坚定了立志的信心,与心友们共学共建,教学相长,事上磨炼,知行合一,致良知,走向光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