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坦然的心态来应对诽谤和非议
【分享人】倪克
【共学日期】2020-3-24
【共学学堂】后海学堂
【共学主题】传习录
诽谤自外来
原文:
问:“叔孙武叔毁仲尼,大圣人如何犹不免于毁谤?”
先生曰:“毁谤自外来的,虽圣人如何免得?人只贵于自修,若自己实实落落是个圣贤,纵然人都毁他,也说他不着;却若浮云掩日,如何损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个象恭色庄、不坚不介的,纵然没一个人说他,他的恶慝(te4)终须一日发露。所以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毁誉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尔。”
译文:
有人问王阳明:“有记载说叔孙武叔诽谤圣人孔子,为什么圣人也避免不了被人诽谤呢?”
王阳明说:“诽谤是外来的,即便是圣人也在所难免。人贵在自我修养,如果自己确实就是圣贤之人,纵然别人都来诽谤他,也不会对他有任何损害。就好像浮云遮蔽了太阳,浮云如何能损害太阳的光辉呢?如果一个人只是表面端庄,而内心丑恶,即便没有人说他,他的丑恶早晚有一天也会暴露出来。所以孟子说:‘有过于苛求的诋毁,有无法预料的赞扬。’诽谤和赞誉都是来自外界,怎么能避免呢?只要能好好自我修养,外来的诽谤和赞誉就算不了什么。”
心得:
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之后,诽谤和非议他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认为王阳明的功绩越来越大,权势也越来越大,天下嫉妒他的人就越来越多。王阳明的学说在这次的平定叛乱后也得到了普及,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但是王阳明对这一切并不在意,只是一心一意的修养自己的心性。因为他深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道理。面对诽谤和非议,他没有去澄清解释,他认为那根本就不用去澄清解释,因为他的内心坦荡。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在现实生活中,言来言去,真正的做到坦荡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现在网络发达,很多的诽谤和非议并不是我们能够避免的,甚至有的会无形当中伤害到我们自己乃至家人和朋友。“流言止于智者”,而我们对于流言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前美国总统林肯所说:“如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人家怎么说我都无关紧要;如果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便是花十倍的力气去证明也没有什么用。”这与王阳明“遇谤不辩”的态度如出一辙。
用坦然的心态来应对诽谤和非议,诽谤和非议最终会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在现实生活中,拥有“遇谤不辩”的胸襟,就不会与他人针尖对麦芒,也就不会被他人破坏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