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发布日期:2019-10-18 08:31:13浏览次数:903次
【分享人】崔俊龙
【共学日期】2019-10-9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分享主题】传习录之钱德洪录23
我们在之前学过“无内外、无将迎”,讲的是物来顺应,不加自己的喜好厌恶进去,素富贵就行乎富贵,素贫贱就行乎贫贱。但是孔子又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和“无将迎”不就冲突了吗?本章内容是,阳明先生针对于弟子这个问题的答疑解惑。
先生讲,远虑,不是茫茫荡荡去虑,也不是只在事上虑,而是要致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如果只在事上,不免会有毁誉、得失等等掺杂其中,功利心尽显,事易就开心,事难就焦虑,被事牵着走,所以往往会被事所累。先生讲,从理上虑。人有良知,事有事理,循理而虑。
我觉得还是挺难的。做事不易,如果不着眼于目标,半途而废都是常事,更何况不盯紧这个目标?但是依稀又觉得循理做事才是究竟之道。千洪老师说其中区别,在于发动处。“将迎”是发动于“欲”,我要怎么怎么。“远虑”是发动于“理”,这事情要怎么怎么。体会不深,懵懵懂懂。
良知没有精粗,但是致的程度有。事上磨炼,如不精思,漫然虽事应去,良知就粗了。粗了也成不了事,所以还要水磨工夫慢慢来。
陈千洪老师点评:关于发动处,先生曰:“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先生曰:“私意萌时这一知处,便是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工夫。”从人欲上起念,便踏危机。从天理上起念,便踏安机。思从私意则滞,思从天理则通。
上一篇:如何才能心想事成?
下一篇:如何拓宽自我的格局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