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天理和私欲只是欲望的一体两面

发布日期:2019-10-15 08:16:36浏览次数:943次

yiti1.jpg


【分享人】周伟良

【分享日期】2019年10月10日

【共学学堂】上梅林学堂

【共学内容】《象山文集序》


本周共学,我学到了很多。大家给了我很多启发。这篇文章讲到《中庸》是心学之源。我一直不是很理解中庸。


后来有一次看了冯友兰写的《中国哲学史》,我才发现,理学的出现都是基于中庸之道。因为在孔子那时代的儒学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知识,没有非常深刻的理论。而宋朝的时候,佛教和道家都有很多哲学化的概念,能够包宇宙万事万物。但是儒学在这方面就有些薄弱,解释不了社会以外的事情。


因此一批儒学家为了挽回儒学的地位,就必须让儒家思想哲学化。只有《中庸》是比较具有哲学高度,因此儒家就把中庸融合了佛道思想,提出了天理的概念。


所有东西离开了天理都不行。例如,没有原则的勇就是乱,没有原则的忠就是愚忠,没有原则的仁就是妇人之仁。这种原则是什么?就是“天理”!所以天理是高于一切道德的,它是包括了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的道德。这些道德都属于天理。都被天理统筹着。


这种天理到底是什么呢?天理就是“中庸”。


例如,吃饭吃饱了叫天理,吃撑了叫私欲。

睡觉睡够了叫做天理,睡多了叫做私欲。

正常劳动叫天理,过度操劳叫私欲。

想赚钱是天理,急于赚钱是私欲。

喜欢美女是天理,意淫美女是私欲。


所以天理就是“中庸”。适当的欲望就是天理,过度不当的欲望就是私欲。天理和私欲只是欲望的不同程度的称呼。天理和私欲只是欲望的一体两面!


中庸就是天理,偏离了中庸的就是私欲。所以把私欲去掉,就能够不偏不倚,就是“致中和”。就是中庸。没有私欲就是良知光明。所以致良知就是指中庸,中庸是天理,所以良知就是天理。


yiti2.jp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