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过其实、心为事累,有害修行
【分享人】陈千洪
【共学日期】2019-2-28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分享主题】传习录下(211-212)
【分享内容】
今天的共学的内容主要是讲内外双修之道,既要内去意必固我,又要外控视听言动,以达言行自如、内外合一、物我一体之境界,具体感悟有三:
1、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用在表面上、无用的事情上多了,用到根本的、有用的事情上就少了,中心照管不够,舍本逐末,这就是"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此则未可也。“打蛇打七寸”,应该把人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人生的志向、理想、天赋使命上。“持志如心痛",哪有功夫操闲心、管闲事、生闲气。此为“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修心不修口、口无遮拦,不注意场合、时机、情境,率情而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不格物,修行就无法起步。所以王阳明讲“外面全不检束,又分心与事为二矣”,把心和事分成两件,就不是真修行。修行进入天道时,言行自如、随心所欲不逾矩,否则仍需"戒慎恐惧"。
3、我们修行过程中无论说话还是写东西,要么是真诚地表达出自已思想观念,此为"文以载道",世事洞明皆学问;要么是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此为"文以抒情",人情练达即文章。此两者均要“修辞立其诚”、“事去不留”。否则文过其实、心为事累,有害修行。
—— 陈千洪简介 ——
陈千洪,男,来自湖北恩施,87年毕业于华工自控系,87年至95年在恩施职院从事教书8年,95年南下深圳创业至今,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先后参加过清华MBA总裁培训、心理学培训等,仍难解决心中之迷茫、困惑、浮躁,事业停滞不前。
2015年因《周易》课结缘国学,先后又学习了儒家四书、《传习录》及《金纲经》,期间如获至宝,相见恨晚。特别是今年7月参加阳明心苑共学《阳明心学》,收获颇大,找到了打开心中本自具足的无穷宝藏的钥匙,坚定了立志的信心,与心友们共学共建,教学相长,事上磨炼,知行合一,致良知,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