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智慧去哪儿找?你原本就有

发布日期:2019-12-23 08:39:05浏览次数:792次

yuanben1.jpg


【分享人】崔俊龙

【共学日期】2019-12-18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分享主题】传习录之钱德洪录31


孔子有鄙夫来问,未尝先有知识以应之,其心只空空而已。


若夫子与鄙夫言时,留得些子知识在,便是不能竭他的良知,道体即有二了。”


本次共学解的其实是【孔子】里面的一个场景。孔子是至圣先师,化人无数。有人来向孔子请教问题的时候,孔子都能够解答得来吗?每人问的方方面面,孔子是无所不知的吗?答案就在上面,非但不是无所不知,反而是“一无所知”。一无所知,又能解人疑惑,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来天则,虽圣人聪明,如何可与增减得一毫?而孔夫子做的就是:叩他自知的是非两端,与之一剖决。


回到四个字就是:原本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原本就有。达成所愿的路径,原本就有。就像爬山,没走几步已经气喘吁吁,哎呀妈呀,山好高,怎么到山顶呀!走着走着,也就到了。站在山顶回看,甚至小有成就感以及自信。很多时候做事就像登山前的感觉一样,好难。就是忘记了自己“原本就有”,这个时候就非常难办,个中再夹杂着种种焦虑、沮丧等等,越想越难。


只是非二字就尽了万事万变。只好恶就尽了是非。良知只是个好恶,人人都有。而之所以不够自信,是因为不知自己“原本就有”,需再向外求来。如果知道自己原本就有,到时候就不是”哎呀妈呀,山好高”,而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


眼中山高千米,怕是原本只有高一百米,剩余九百米高是自己给自己加上去的。而自信与不自信的区别或许就在:一个是俯看掌纹,一个是仰看高山。


yuanben2.jp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