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教师节看经典,再生三重境界心

发布日期:2019-09-10 07:57:51浏览次数:908次

zaisheng1.jpg


【分享人】    般若

【共学学堂】女子学堂

【共学时间】20190910

【共学内容】《 王阳明全集·别湛甘泉序》


此文序中,核心之句乃是——“夫求以自得,而后可与之言学圣人之道。


“求以自得”,阳明先生还是强调向内求,自得其理,自我灵性感悟、沉思体味。整篇我只学了后一段,理解需要连接上下文。


阳明先生与湛甘泉京城同行切磋学问,为复兴圣学而努力。他俩的默契已达至灵犀,他认为“甘泉之学,即是务求自得者也。”


“今日之别,吾容无言……圣学任重而道远……”圣学稍见曙光之时,甘泉却要离开京师,阳明对此深感忧虑,他忧的是圣学复兴的障碍。此序论述了古今学术的变迁以及两人的学术特色。


阳明先生说自己: “幼不问学,陷溺于邪僻二十年,而始究心于老、释。赖天之灵,因有所觉,始乃沿周、程之说求之……”


这段中,阳明先生提到了自己早年与道教、佛教之间的结缘、影响及关系,是后,才沿周、程之说而求圣学的。


读到这,我特别想了解这位儒家先圣——周敦颐。原来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孔孟后一人”。 其一生重德治、倡正气、主廉洁、以仁义为己任、遵道不趋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著有《爱莲说》,《太极图说》等。


此前,《爱莲说》我曾用楷书、篆体抄錄过几回 ,今复读联想,再生三重境界心 。


第一重界——洁身自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长于淤泥,却能洁身自好。做人也是如此,不同流合污,始终坚守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君子本色,保持一份清高的节操。


第二重界——包容吸收;


莲花虽长于淤泥,却不排斥淤泥,并能藏污纳垢、包容吸收,相当难能可贵,最终成就了自我。同理,人应向莲花学习,学会包容万事万物,从挫折和磨难中吸收这些“肥土”的营养,磨励心智,不自命清高,谦卑做人,包罗万象,有容乃大。


第三重界——求缺惜福;


李商隐在《赠荷花》中说:“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即:荷花与荷叶长相交映,当有天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竟让人愁苦至极。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这是大自然中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花未全开月未圆”,此为最好意境。即“求缺惜福”的道理。


年轻时,我们做人做事易过刚强,像莲花那样高洁、洁身自好;中年后,我们则要慢慢学会包容。晚年时,要懂得心安理得、知足常乐。一个人,若能读懂了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读懂了人生。


因此,境界越高的人,越能读懂莲花的三种寓意,而不仅仅是“出淤泥而不染”!


zaisheng2.jpg

zaisheng3.jp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