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友陈千洪:必须能解决实际事务,才证明修到位了,修对了
【分享人】:陈千洪《传习录》181-183
【共学学堂】:阳明心苑福田学堂
【分享日期】:2018-12-2
【共学主题】:《传习录》陈九川181-183
【分享内容】:
此次共学这三段内容,在盘子老师的指点下加深了对"静与动"、"心与物(事)"、"本体与功夫"、"内与外"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
心无动静,动静时也,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动静皆有事,无欲循理谓之静,从欲逐物谓之动。依良知而行,循天理而动,是谓率性,是人生阳光大道;率情纵欲而动,则会意乱情迷,利令智昏。不管是动也好,静也好,有事也好,无事也好,本体也好,功夫也好,自己心中的“良知”就象一盏明灯,寂然不动而又常亮常照,善恶是非得失均在良知下自见分晓。这便是”动亦定,静亦定”,动静不二其心,动静合一、体用一源。
人间处处是道场,生活工作处处是修行,事上磨炼,红尘炼心,在工作、生活里不断修行,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福报!
王阳明为什么讲“事上磨炼”?不从事上见,修行是不会进步的,我们认为自己已经修到了什么境界,那都是靠不住的。必须能解决实际事务,才证明修到位了,修对了。如果自己修行,不管是打坐也好,反思也好,觉得很有心得,觉得自己在不断提高,但遇到事情还是不知道怎么处理,那就说明你要么修的有偏差,要么没修到位。这是我之前的真实写照,喜静厌动,静时亦觉好,遇事则心乱。
心之本体无内外,心外无理,功夫不离本体,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格物功夫只在身心上做,格物格明白,方法自然来。
福田学堂共学(左三为陈千洪)
陈千洪简介
陈千洪,男,来自湖北恩施,87年毕业于华工自控系,87年至95年在恩施职院从事教书8年,95年南下深圳创业至今,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先后参加过清华MBA总裁培训、心理学培训等,仍难解决心中之迷茫、困惑、浮躁,事业停滞不前。
2015年因《周易》课结缘国学,先后又学习了儒家四书、《传习录》及《金纲经》,期间如获至宝,相见恨晚。特别是今年7月参加阳明心苑共学《阳明心学》,收获颇大,找到了打开心中本自具足的无穷宝藏的钥匙,坚定了立志的信心,与心友们共学共建,教学相长,事上磨炼,知行合一,致良知,走向光明。
——陈千洪共学足迹——
立志班1期大合影(左三为陈千洪)
福田学堂共学合影(左四为陈千洪)
福田学堂共学合影(左二为陈千洪)
福田学堂共学合影(右二为陈千洪)
福田学堂共学合影(左二为陈千洪)
福田学堂共学合影(左二为陈千洪)
坂田学堂揭牌(左后2为陈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