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与智者同行,从源头做起:困出妄念(止026)

发布日期:2017-08-23 07:21:13浏览次数:942次

zhixue1.jpg


《止学》蹇篇第七 总第026 困出妄念



【原文】


事变非智,勿晓;事本非止,勿存。


天灾示警,逆之必亡;


人祸告诫,省之固益。


燥(通躁)生百端,困出妄念,


非止莫阻害之蔓焉。



【译文】


局势发生变化,不是智者所为,不要靠近;


想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却不知“止”,不会有结果;


天将灾祸给人以警示,违逆的人必然会灭亡;


人造祸端给人以训诫,反省的人必然有好处;


躁动不安会惹出各种是非,逆境困局会生处各种念想;


唯有“止”才能阻断灾害的蔓延。



【点评】


人处困境并不怕,怕的是没有自知之明。


在变局的时候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


在大是大非面前如何作出合理的判断?


这都是极其重要的。


文中子在此处指出两条路径:


1、与智者同行;“事变非智,勿晓”。如果不是智者邀请你入局,要装聋作哑!当初宁王造反,邀请唐伯虎入局,唐伯虎识破宁王意图后,装疯裸奔才被宁王放走。不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唐伯虎可以装疯卖傻,但有些人就走不了。比如孙隧、许逵,他们是皇帝派来治理一方的父母官,对于宁王造反,他们深知违背宁王是死路一条。但造反是“有道者不处”的事,他们的立场决定了只能殉职。


2、从源头上看问题:“事本非止,无存”。事情再美好,如果根本上是错的,或者压根就不打算从根本上做变化,那么,结果必然不会好到哪里去。所有的努力都是镜花水月,到头都是一场空!所以,不要心存幻想。


止很重要!人们之所以不能在止上下功夫,是因为敬畏心不够,自以为是的心太甚。他们对身边的天灾人祸视若不见,以为没有加诸自身的灾难就不是事儿,有时侥幸躲过一劫还会幸灾乐祸!其实,天地生物,相互依养,相辅相成,看似与自己无关,却无人能在局外!


举头三尺有神明,那神明就是自己心头的良知!你做了好事,能心安理得;你做了坏事,就会心神不宁!所以说“天灾示警”“人祸告诫”,都是给自己的警示,提醒自己要戒慎恐惧,要省察克治!


急躁、躁动就容易忙中出错,惹事生非。


多年前,有个国企任副总经理的大哥跟我讲了一个如何从容的例子:他指着桌上的一指钢笔说,如果你的这支钢笔不小心被你碰到,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它可能很珍贵,你会作出何种反应?


你可以有两种做法:1、马上低下头,以恨不得让它掉在你手上的速度去捡笔;2、很从容地把椅子往后移,低头查看笔掉在地上的位置,然后看看如果去捡笔会不会妨碍桌子上的东西,或者桌子的边角会不会妨碍捡拾,然后慢慢附身捡起笔来,查看笔有没有受损。


笔掉在地上是既成事实,以什么方式去捡都不影响当下的既成事实。


第1种捡拾的结局,可能会导致桌上的物品再次被牵扯下去,也可能会因为没有查看仔细额头撞到桌上,也可能会衣服被桌子的边角挂住撕裂,也可能因为急切低头鞋子或椅子碾压笔杆造成二次伤害……


显然第2种捡拾才是最佳方式。但人多做不到!


笔只是一个例子,如果是个易碎的物品呢?比如碗。又或者是块昂贵的手表呢?又或者是抱在手里的小宝宝呢?你是否还能做到从容不迫? 


zhixue2.jp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