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0755-23289231

解码《心经》

发布日期:2023-07-11 14:36:25浏览次数:891次

jiema1.jpg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Prajñāpāramitā Hṛdaya

 

玄奘法师译

成全子  解



吾读佛经,必先去其神乎其神者;读《老子》,则去其玄之又玄者。吾解《老子》,重整排列而令道体可见;解《坛经》、《金刚经》、《心经》则直奔主题而见其心之本体。


吾尝言:“儒不离道,佛不离心,心学之道,只在道心”。吾只于道心上立足,三教九流,高下立见矣。


有学子语余曰:“汝笃信阳明而不见佛老之精妙也。”吾笑言之曰:“吾读佛老虽不尽广博,更不能言通透,然亦未必不深刻也。”


阳明子曰:“若信得良知,只在良知上用工,虽千经万典无不吻合,异端曲学一勘尽破矣。”


吾所以非佛老,非不识其精妙也,乃其发用所在,导民所向也。阳明子曰:“佛氏不着相,其实着了相,吾儒着相,其实不着相”、“佛氏有个自私自利之心”也。


是为序!


成全子

庚子年春月于鹏城


jiema2.jpg


宗旨第一


原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成全子:得大自在的觉者,以其禅定功夫,复见心之本体,顿除五蕴缠绕,超越世间烦恼。【此言宗旨】

名词解释:

1. 菩萨:bodhisattva,音译,大觉者;

2. 观自在菩萨:Avalokiteshvara,意译,观世音菩萨;

3. 般若:Prajna,音译,智慧;

4. 波罗蜜多:Paramita,音译,渡,到彼岸(复见本体);

5. 五蕴:Pancaskandha,意译,五阴,色受想行识。

注:本文所有名词解释之梵文/罗马字均来源于百度百科,仅供参考。


体用一源第二


原文: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成全子:舍利子,性乃心之体,本心即是天性,尽性即是尽心,尽心即是尽性。受(感觉)想(念头)行(行迹)识(经验),都无非尽性而已。【此言体用一源】

名词解释:

1. 舍利子:Shariputra,舍利弗,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


心体第三


原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成全子:舍利子,万法皆由心生。然心体本无生灭,本无垢(恶)净(善),本无增减。【此言心体】


jiema3.jpg


明体第四


原文: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成全子:心体本无五蕴纠缠,无六根、六境/六尘,无眼界等十八界,无无明等十二因缘,无四谛法门,无所谓智慧,亦无所谓证道果位。【此言心体纯净不染,出离一切法、相、用、名】

名词解释:

1.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2. 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六尘;

3. 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六识;

    以上三“六”共称十八界。

4.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

5. 苦集灭道,四谛法门;

6. 智:般若智慧,即本体之发用;

7. 得:证道果位,如罗汉、菩萨、佛。


效用第五


原文: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成全子:因不自以为证得,所以成就大菩萨!若复得心之本体,则自可心无挂碍。因为心无挂碍,所以无有亏欠,勇敢无惧,也就能远离不切实际的妄想,超凡脱俗,终善不离。【此言效用】

名词解释:

1. 菩提萨埵:Mahabodhisattva,全称为“菩提萨埵摩诃萨”,意为“大菩萨” 。


诸佛第六


原文: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成全子:三世各类觉悟者,皆是依此复性功夫,所以能彻悟。【此举例为证】

名词解释:

1. 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者;

2.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uttarasamyasambodhi,无上正等正觉。


法门第七


原文: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成全子:所以知复性功夫,是神妙法门,是光明法门,是至善法门,是无可比拟最高法门。能复见心之本体,则能超越一切尘世烦恼,彻上彻下,彻根彻底。【此重申法门】

名词解释:

1. 咒:Dharani,修行说法。


号召第八


原文: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成全子:所以依此修持法门,即是在说:觉醒吧,觉醒吧,复汝本然自性,即修行之大道,证道之捷径。【此发号召】

名词解释:

1. 揭谛:Gate,门径;

2. 波罗揭谛:Pāragate,彼岸(复本体)门径;

3. 波罗僧揭谛:Pārasaṃgate,修行门径;

4. 菩提:Bodhi,觉悟;

5. 萨婆诃:svāhā,迅疾。


jiema4.jpg


后记第九


佛门《心经》一书,以二百六十字而言心,要在阐发吾人心之本体也。其言色者,实也,相也;其言空者,心也,体也。


心之本体无善无恶,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别一切法、相、用、名,纯净光明,虚灵不昧。其有觉照生发之能,动可知万类,辨是非,别善恶,生万法;静则自性本空,一无所有。


佛陀教人修行,无非复见其心之本体也。

心之本体者,佛曰般若,孟子曰良知,六祖曰自性。言“行深般若”,则是说功夫,复见吾人心之本体者也。孔夫子曰知至至之,曾子曰致知,李翱谓之复性,大程子曰体贴天理,陆子谓发明本心,阳明子谓致良知,吾所谓正是非也。


《金刚经》之“无所住者”,即《心经》之“行深般若”也;“而生其心者”,言心体可见也。“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以“行深”成复性之功而其“般若”心体可见也。


上皆佛儒之同也。然佛儒之异何也?


行深般若者,吾儒之“明明德”,佛氏禅定之功课也。言禅定,则是要人求静,此佛氏以禅定为复性之门径也。


吾儒则不然,曰“在明明德,在亲民”也。阳明先生曰:“只说明明德而不说亲民,便似老佛”,此语的然。吾儒之明明德非要人见之“极高明”也,必行之“道中庸”也。周子谓“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者,正言吾之明德必赖亲民而后可见也。


佛氏则以禅定为涅槃之功,是以有喜静厌动、沉空守寂之弊也。


阳明子曰:“知得动静合一,释氏毫厘差处亦自莫掩矣”,“彼顽空虚静之徒,正惟不能随事随物精察此心之天理,以致其本然之良知,而遗弃伦理、寂灭虚无以为常,是以要之不可以治家国天下。孰谓圣人穷理尽性之学,而亦有是弊哉!”至矣哉!


知此,则知佛儒之异,亦知吾所以非佛老也。

 

成全子

庚子年春月于鹏城


jiema5.jpg


盘子老师资料


阳明心苑创始人

来自心学之乡江西

创立致用良知学派

发现致良知数学表达式

提出致用良知学修学理念

以正是非 致良知化人

周月亮岭南第一弟子

本名潘波,号道心。

庚子年春,

因参《周易》而若有悟,

乃自号成全子


jiema6.jpg


庚子悟道记

成全子


愚自丁亥年亲近阳明心学起,至乙未年以【致用良知学】为宗旨讲学自修,至丁酉年倡线下学堂之共学至今,前后十二年有余,虽蒙同道砥砺,良师指点,日有所进,然于此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学问,不无疑惑。


己亥年乃缘阳明先生“证诸五经而无疑”之说,细参《周易》十翼,遍及各家之说,至今已半年矣。


庚子年春,新冠肺炎病毒肆虐,遍及华夷,人心惶惶,国人皆潜居家中不能出,吾得以清静细参《周易》之说,逐字逐句,反复研读。有所疑,则遍览各家之说,有所得,则对比《四书》诸圣与阳明先生之言,夜以继日,前后月余,乃恍然大悟良知之道,然后乃见鄙人从前识见之鄙陋肤浅,而知先生所学之广大备至,先生之道至简至易也。


乃作《阳明王道心学歌》、《大易道德经》、《悟是非》、《悟知录》诸篇以记。


孟子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吾于此学亦是如此,吾未得为诸子之徒而参诸子之说,若有所悟,吾私淑阳明子及诸圣也,乃取《周易》之“成”“全”二字,自号成全子,是为记!


庚子年春正月于鹏城


jiema7.jpg

盘子老师在福田学堂揭牌仪式上分享


jiema8.jpg


jiema9.jpg


jiema10.jpg

盘子老师与学生在贵州修文玩易窝


友情链接:
深圳展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