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12章 见素抱朴(原第19章)

发布日期:2017-05-06 08:05:13浏览次数:946次

laozi1.jpg


第12章(原第十九章)见素抱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通嘱):见(xian4)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laozi2.jpg



心解:


不追求圣明,不显摆聪明,老百姓就会受益无限;


不空喊仁德,不空谈义气,老百姓的孝顺、慈爱之心就会归复;


不崇尚精巧,不苛求锋利,强盗和小偷就会消失;


这三个方面,都是为了粉饰自己的缺陷。


所以,训令告诫说:保持素淡、朴实的本色;少点思虑,清心寡欲;不向外求虚名就没有忧虑。


laozi3.jpg



点评:


本章用三个排比句说明崇拜、空谈、玩物的害处,同时用训令之言应对“三者”。


虚名害人,所以言要“绝圣弃智”,对应解决办法就是“绝学无忧”。这里的“学”是指什么?一定不是学问,而是慕虚名,慕虚名所以容易踏空,所以有忧虑。而自以为“圣”“智”就是虚名。


人多言行不一,嘴上仁义道德,背地里坏事做尽,名不符实,所以言要“绝仁弃义”,对应解决办法“少思寡欲”,思虑多、私欲盛必然会偏离道体,做出违背道德仁义的事情。违背了道体但还要做道貌岸然的装扮,空谈仁义。


物以稀为贵,珍贵稀有就会引来盗贼,所以言“绝巧弃利”,精巧难得、锋利难逢之货都是珍贵稀有的东西,对应解决办法“见素抱朴”,保持清淡、朴素的生活习性,做到“不贵难得之货”。


本章意图应是在劝说人君,圣智、仁义、巧利三者,人君倡之以补己之不足。若行无为之道,法自然之治,则无此三者修饰之必要。而人君多不能做到,所以说言见素抱朴,即返事物之本质,还它本来面目;少思寡欲,即要省察克治,言行一致;绝学无忧,即要克己功名利禄之所好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