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22章 慎终如始(原第64章)

发布日期:2017-05-17 07:48:05浏览次数:1058次

laozi1.jpg


——〖正文(译文)〗——

盘子心解



第22章(原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事物在安定的时候容易把握,在还没有发端的时候可以谋划;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在脆弱的时候容易破碎,在细微的时候容易离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做事要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就付诸行动,治国理政要在还没有乱的时候开始预见和疏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几个人牵手才能抱得住的大树,一样是从小树苗开始生长的;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九层高的楼台,也是从培土一点一点开始构建起来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远的路程,也要从当前一步一步走才能抵达;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前面有些成绩而后半途而废的。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对待收场就像对待事情开始时一样慎重,就不会有做不成的事情。


laozi2.jpg



点评:


本章在讲“为”的要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为之于未有”;第二部分举例说明;第三部分提出忠告。


任何事情都是从无、细微开始,所以言“为之于未有”。


在事情平稳运行的时候容易控制,所以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我们要懂得抓住机会,不要错过。


在事物幼小或事态还不成熟的时候,都是不稳定的,所以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我们要呵护幼苗,善于保护和巩固成果。


正因为如此,从常识来说,人们通常都会在事物开始或细微弱小的时候倍加呵护和慎重。所以,开头总是很热闹、很认真和有所成绩的。


但事实上如何呢?最后总结说明“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像对待开场一样慎重对待收场,所以常常半途而废。


第二部分举了3个例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都在讲从细微到壮大,从卑微到高大,从眼前到遥远,无一例外都是如此。如果不能认真的呵护幼苗,不能有“合抱之木”;不能严肃地对待累土,则不可能有“九层之台”;不能敬畏地脚踏实地,则不可能有“千里之行”。


laozi3.jpg

孟母断织教子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