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26章 功成事遂(原第17章)

发布日期:2017-05-21 08:08:14浏览次数:974次

laozi1.jpg


——〖正文(译文)〗——

盘子心解



第26章(原第十七章)功成事遂



太上,不知有之﹔

      最高级的治理,是百姓没有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百姓纷纷赞美,视统治者为亲人;


其次,畏之﹔

      其次,百姓敬畏疏离统治者;


其次,侮之。

      其次,百姓恐惧侮辱统治者;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因为统治者的诚信不足,所以百姓不信任统治者。


悠(通犹)兮,其贵言。

      统治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啊,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何为统治者治理的成功?老百姓都说:我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点评:


本章从评价统治者的事功成就的角度,诠释了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如何评价统治者的事功?看百姓怎么说。


最高境界是,老百姓“不知有之”,也就是说统治者本人不扰民,其制定的政策对老百姓来说很合理,甚至有些老百姓都不知道谁在当王!不关注、没感觉!反过来,统治者不在意老百姓是否知道他、尊敬他,只是一门心思为百姓做事,要做好自己的事儿。


其次“亲而誉之”,是赞美,视为亲人,赞美则是有感知!意味着统治者在意百姓的赞美,这是有为了!统治者为了获得老百姓的赞美而作为。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越来越疏离,统治者直接站在百姓的对立面了!


统治者之所以不能取信于民,是因为他的信誉不够。他没有一门心思为百姓做事!


今天我们很多企业家做事,天天想着自己赚钱,自己开豪车,住别墅,而不考虑员工!最终,员工都会离他而去!而最好的企业治理,应突破企业家的个人局限,通过设计好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将企业、员工、客户、股东等各方面的利益进行合理协调,最终做到多方共赢,也就是“功成事遂”了,然后“百姓皆谓:‘我自然’!我所做自然,所得自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