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79章 不争之德(原第68章)
第79章(原第六十八章)不争之德
善为士者,不武﹔
好的军事将领,绝不会好勇斗狠;
善战者,不怒﹔
善于打仗的人,从不会被激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于抓住先机的人,绝不会给对手机会;
善用人者,为之下。
那些知人善任的人,总是愿意降低姿态(欣赏人的长处,礼贤下士);
是谓不争之德,
这些都是深谙道体的人才有的德行,
是谓用人,
才是将才的不二人选,
是谓配天,古之极。
选择这类人领兵打仗才是合乎天道的行为,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点评:
要想打赢仗,或者说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是战争人才的培养和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优秀的将才呢?或者说具有何种素质的人才可胜任将军一职呢?
老子旗帜鲜明的提出具有“不争之德”的人才能胜任帅才,能把这样的人才用到合适的位置才算是“用人”,人君能做到这样具有不争之德的人任命到领兵打仗的合适位置上,就是合乎天道!这样做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自古以来,莫不如此,所以说“古之极”!
那么,哪些具体的行为能体现出将才的“不争之德”呢?
老子从“不武、不怒、不与、为之下”四个层面,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好的军事将领,不会好勇斗狠,也就是说不会逞强,逞强就会做自己力量不及的事情,就容易付出沉重的代价,从军事角度来看,会让队伍瞬间立于险境,甚至会付出重大牺牲。所以说“善为士者不武”。
理性、时刻保持清醒是一个将军的基本素质,所以善于打仗的人,不会被激怒。也就是说,无论是因为来自敌人的挑衅还是来自内部的压力,优秀的将军都能沉着应对,从容处理。一旦被激怒,就会失去准确的判断能力,就会错判战场局势!所以说“善战者不怒”。
战场的机会稍纵即逝,而胜利也往往就是在那电光石火之间。作为一个将军,应该要善于把握战场出现的各种机会,特别是敌人出现的失误,一旦抓住就要紧紧咬住,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这样才能控制战场节奏,守住胜利果实!所以说“善胜敌者不与”。
不逞强、理性、善于抓住机会,这是一个将才的基本素质,但这还不够,因为,打仗不是一个人单挑,而是团队作战,方阵作战,兵团作战,甚至是今天的军团、多国部队作战,所以,知人善任很重要!如何能够让更多具有将才素质的人聚拢在自己的麾下,这是将军获得全局性胜利的重要因素。
这方面,老子的观点很简单:降低姿态、礼贤下士就可以做到。
一个好的军事将领,通常都已经是身经百战的人,这样的人往往都有过人的本领;同时这种人身边也一定有很多同样身经百战的人。能否驾驭自己的本领、资历、功名、权势,而不被自己的本领、资历、功名、权势所迷惑,最终决定了自己能否成就更大的丰功伟绩!所以说“善用人者,为之下。”不会用人,自己再厉害也只是单打独斗!会用人,就要懂得礼贤下士!就要懂得放低自己的姿态去欣赏他人,甚至是像齐桓公对管仲、唐太宗对魏征那样化敌为友,而成共襄盛举、相互成就的人间美谈。
今天,人才选拔在每个企业似乎都是个大难题,遍地缺人才!
其实,人才本身有聚拢效应,俗话说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自然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格局没上去,找了大格局的人你也驾驭不了,反过来还有可能会被大格局的人所左右到你不可控制的局面。经济学里面有个“比较优势”的理论在这里可以参考!所谓优质人才永远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牛人。如何将相对优秀的人拔高,让相对优秀的人提升,这才是企业家要努力为之的事情!而最牛的企业家就是前章讲到的“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的主!
善用外脑也是今天企业家要突破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家多忙于整合资源,这里的资源多只关系、人脉。鲜有人懂得整合智力资源,比如顾问资源、智库资源、可以相资利用的同业资源等等,因为最高境界的资源整合一定是统一战线,借助外力弥补自身、团队和平台资源的不足,以期实现格局上的突破和飞跃。
华为曾经花十多亿请IBM为自己做研发流程,打造华为的国际化基因,任正非总对顾问有一番话,值得企业家们参考:
“我们向别人学习,要把培养人作为最重要的环节,用更多优秀的专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和顾问合作,不能把大师请来当成打工仔,把事情做好了就走了,没有培养人。
我们对变革项目多投一些人,优秀的苗子,跟着顾问干一段就开窍了。年轻时如果有机会,我都愿意给他们端盘子、端茶水,大师一席话会对我一生有多大启发啊。
要给顾问多配一些人,把大量的种子投入进去,选那些踏实肯干、优秀的员工和他们在一起。这样种子传帮带,几年后我们就有了一支队伍,走掉两个,还剩下三个,公司还可以搞下去。”
选人难,育人难,如何借高人智慧提升自己的人才队伍素质,然后让自己的队伍化蝶、涅槃才是大道,寄望于空降兵,寄望于一个姜子牙盘活周王朝,那您还得是周文王才行啊!你可知道“文王”的谥号的意义?以德治国,令天下归心者,乃“文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