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37章 唯施是畏(原第53章)

发布日期:2017-06-03 07:09:54浏览次数:1018次

laozi1.jpg


第37章(原第五十三章)唯施是畏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通迤yí)是畏。

      我立下坚定不移的志向(知道),大步走在中正光明的大“道”上,敬畏远离邪僻小“道”(或解为:唯恐有所施为于天下)。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中正光明之道平坦,而人们总喜欢抄小路,寻捷径。


朝甚除(尤污),田甚芜,仓甚虚﹔

      朝堂腐气弥漫(污秽不堪),田野一片荒芜,粮仓空虚,民不聊生;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可人君衣着华丽,佩戴宝剑,饮食挑剔,敛财好货,


是为盗夸(也作盗竽)!

      这是赤裸裸的欺世盗名啊!


非道也哉!

      这不是有道者的所为啊!


laozi2.jpg

《康熙王朝》经典片段(陈道明先生主演)



点评:


本章通过举例讲人君欺世盗名的行为不是正道——“非道也哉”,告诫人们要“行于大道”。


中正光明的大道向来平坦,可是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们总是急不可耐,于是“地上本没有路”,“好径”(抄近路)的人多了,所以有了错综复杂的小路。每条小路虽不同,但功名利禄的方向都一致。


人君无视天下苍生的疾苦,穷奢极欲,贪慕虚名,这是典型的“动之于死地”,“有道者不处”当然“非道也哉”啊!


“使我介然有知”一句,读来有种猛然惊醒的意味。所以要“行于大道”,“行”者,大步流星、意志坚定气象跃然纸上!既然大步流星就要规避邪僻小径了,否则就会不稳了,就只能慢步走而不能快步行了,所以说“为施(通迤)是畏”!这里的“施”通迤,符合上下文的意思,“迤“解为邪僻小径,也是各家通解。


此处我有另外一个感受,老子通篇所言之道都是无为无不为的,不作、不恃、不有、不宰的,所以,如果直接从“施”的字面意思解读,也可以解为“施为”,“施为”即是“有为”,“有为”是修道者敬而远之的,因为任何“有为”都会带来道之“反动”,如此就可以解“为施是畏”为“唯恐有所施为于天下”。而后面所言“是为盗夸”的种种丑恶行径,都是人君的主动“施为”。如此解读,更符合《道德经》通篇意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