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35章 出生入死(原第50章)

发布日期:2017-05-31 08:01:48浏览次数:1073次

laozi1.jpg


第35章(原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

      出离生境,抵达死境,


生之徒,十有三﹔

      天性长寿的人,有三成;


死之徒,十有三﹔

      天性短寿的人,有三成;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其他未必不长寿的人,因为瞎折腾而作死,也有三成。


夫何故?

      这是什么原因呢?


以其生生之厚。

      因为他们过于惜命。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si4)虎,入军不被甲兵﹔

      听说真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出行不会遭遇猛兽,打仗不会受伤;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猛兽攻击不到他,士兵伤害不到他。


夫何故?

      为什么呢?


以其无死地。

      因为他不会抵达死亡的境地。


laozi2.jpg



点评:


人之一生,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走向死亡之终结点。有人说,这是造物主的伟大设计,我也如此看!在这一点上,万物都是公平的!如此看来,那些有着长生不老的想法的人是愚蠢。试想,这地球上全是一群老妖精,如何还有生机?!


但人多不是正常的生死,很多人都是自己作死。并不是猛兽、兵甲真的不伤害“善摄生者”,而是他们不会让自己处于这样的危险境地。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即是如此。


不善摄生者中,有自然而然的生和死,更有作死者,三者各占三成。难道还有一成就是“善摄生者”?如此,真可谓九死一生啊!


那么到底怎样才是“善摄生者”呢?


“不有”、“无我”、“顺其自然”的人!比如前章所讲的“赤子”就是,天地亦如是。


某种角度讲,所谓“善摄生者”“无死地”,其实是说无死无不死,“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的意思跃然纸上,生死置之度外了。


生死置之度外并非不怕死,不要命,而是不“动之于死地”——去到“死地”瞎折腾,或者说瞎折腾到“死地”。这是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动”,是一种心不妄动的“动”。


善摄生者,不过如是而已,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敬畏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