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34章 物壮则老(原第55章)
第34章(原第五十五章)物壮则老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与道浑然一体者(德性深厚),就像刚出生的小男孩(先天纯厚)。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jue2)鸟不搏。
不惧怕毒虫叮咬,不害怕猛兽进犯,不恐惧猛禽伤害。
骨弱筋柔而握固。
他虽筋骨柔弱但握力坚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脧(zui1)作,精之至也。
他虽无男女交合之欲但小生殖器时常坚挺,因为精气纯正。
终日号而不嗄(jia3),和之至也。
他虽一天到晚哭个不停但声音从不嘶哑,因为他先天气息纯和。
知和曰「常」,
认识到纯和之气就能体悟道之经常,
知常曰「明」。
认识到道之经常就能内心光明(随感随应),
益生曰祥。
过分惜命就是不祥之兆,
心使气曰强。
任由心性妄动就是逞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发展壮大就会走向衰老(这是道),但这样的行为是不合乎道的,不合乎道的行为注定灭亡。
点评:
本章通过用“赤子”举例,说明“和”才是常道的重要意义,人要知和、知常。
赤子与道浑然一体,他没有恐惧心,不生执迷心,没有欲望,不惜命,不逞强。所以,赤子的所作所为顺其自性本然,不“使气”,不伤身,更不伤心。
作者最后提出警示,“物壮则老”,这是道之反动的发用结果!但若是有人不明此理,要任意妄为,则不合乎道。合乎道的是收敛,这样可以“不老”!不合乎道则容易“老”,走向灭亡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不道早已”,迟早的事!
我们日常做事都需要掌握个火候,譬如煎鱼,火候不够,鱼没煎好,翻鱼鱼皮就会糊掉,煎出来的鱼就会很难看。可是如果煎的时间太长了,也就是“老”,哪鱼也会糊锅,就会烧焦。所以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里就有不能过早翻鱼,也不能太晚翻鱼,更不能乱翻鱼。
又譬如做事,通常说见“机”行事,这个“机”,就是火候。《阴符经》讲“机在于目”,你要能够及时发现稍纵即逝的机会,机会还没到,你动作早了,很被动;机会过了,动作晚了,也就是汤煲“老”了,也来不及了。
悟道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又说“不可思议”,这里就是要把握这个“和”,知道这个“和”,明了这个“常”,就能做到不“老”,就能随机应变,成就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