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53章 诚全而归(原第22章)

发布日期:2017-06-19 07:27:02浏览次数:1018次

laozi1.jpg


第54章(原第二十二章)诚全而归



曲则全,枉则直;

      处事圆泛才能周全,积极承担才显正直;


洼则盈,敝则新;

      虚心谦卑才能承载,摈弃鄙陋才能新替;


少则得,多则惑。

      精简欲求才能专注,目标纷乱就会惶惑。


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所以圣人会身体力行,坚守道体(一以贯之)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不自见(xiàn),故明﹔

      不自我表现,所以智慧通达周遍无局限;


不自是,故彰﹔

      不自以为是,所以政令得到认同和彰显;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夸自擂,所以功劳得到拥戴和承认;


不自矜,故能长。

      不骄傲自满,所以存续得到支持和长久;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只有真正做到不争,才可以做到天下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古人说的“曲则全”这句话,绝不是虚空的啊!


诚全而归之。

      的确如此,圣人最终抵达圆满境地。


laozi2.jpg



点评:


上一章是讲圣人是怎么做事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本章接着讲圣人是怎么做人的,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圣人是怎么炼成的”,而解读的重心则在“抱一为天下式”,“诚全而归之”。


荀子说:“王者尽制,圣人尽伦”,王者比圣人容易做到。圣人不容易,因为圣人要行为世范,要做人间模范的,所以圣人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出一个。王者则不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甚至有时候一代能出好几个。


曾子向孔子问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圣人做人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反复无常,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因为圣人不仅要自己做到,还要教化人,所以说“抱一以为天下式”。


圣人是怎么做到呢?


前提有以下几个点: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最重要的是不争。


总之是要低调,低调得不能再低调就对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圣人深知“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


“曲则全,枉则直”是指与人打交道,要懂得圆泛,圆泛才能顾全大局,但也不能只圆泛,那样就容易流于表面,变成滑头,还要正直,正直不容易,因为往往需要主动承担,甚至有时候还会被误会,被冤枉。该圆融的时候圆融,该承担的时候要承担,总之既要顾全大局,还要有一颗正直的心。


“洼则盈,敝则新”是指自己要保持积极开放的学习心态,要能空杯自己,虚心谦卑,要不固执己见,吐故才能纳新,这样自己就不会闭塞,就不会偏执。


“少则得,多则惑”是指要为自己立志,《大学》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即是这个意思,目标越少,越容易成功;欲望越多,越容易迷惑。所以做人要懂得做减法,减到最后就剩下“一”就对了。


圣人正是因为深刻地领会上面的道理,所以“抱一”,“抱一”是做自己,而同时因为世人做人反复无常,做不到“一”,所以圣人自然就能“以为天下式”了。


末句的“诚全而归之”值得我们关注,这里的“全”可以理解为全局,也可以理解为极大的格局,还可以理解为全面、全方位,周流遍布等等。这本来也是道的形相,天地亦有此形相,圣人亦有此形相。而我们要做立体的,全方位的领悟,领悟圣人“归之于全”的境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