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是把双刃剑
阳明心学思想集儒释道大成,为华夏文明之端正道学,儒家皇冠,其工夫简易明切,人人可学。阳明心学思想植于人间世上,倡导修身为本,事上磨练,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学则受益。人只要稍知阳明先生之人生事功、学问成就,多半都会对阳明心学心生向往,有过追问生命意义或遭遇过大的困境者尤其如此。
我等皆凡夫俗子,普通人而已,哪个没有烦恼?哪个没有低谷?又哪个没有追求梦想、突破自我、成就自我之诉求?可又有几人真能于红尘世俗中,实现了梦想,成就了自我,实现了超越?阳明先生之思想无疑为普通人的成长提供了理论基础,阳明先生的故事也必然为普通人成就自我提供了事实依据!
自阳明学横空出世以来,历代英雄豪杰、学问大家莫不读阳明,尊阳明,学阳明。有学得认真的,继之者善也,贤明多如是;有学有所成的,成之者性也,圣雄多如是;也有不伦不类四不像的,未见以为见,不知以为知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问家、哲学家多半如此。
还有一类人,天生就不用学,也可能从不知阳明先生故事、思想而又做得极认真的,叫百姓日用而不知。《素书》谓“道者,人之所蹈”,百姓日用,洒扫应对,礼尚往来,恰到好处,不差分毫,只他们不自知是道而已。或观少数民族同胞,多手舞足蹈,开怀畅饮,情真意切;又或乡下农村,多敦厚淳朴,自给自足,安分守己。他们看似未开化,实则真性情,要说知道,他们未必比我们懂;要说日用而不知,他们多半就是。
若此,则学与不学有何不同呢?子曰“学而后知不足”。今人误解,以为此种学乃知识、技能之学,实则不然。性若不开,越学越糊涂;性若洞开,越学越明白!糊涂者自以为是,生蛮横无理,肆无忌惮;明白者自以为是,生浩然正气,中正平和。
人不知本自具足,而以为不足,所以多学于百工百科百家,而后知己之不足。实则人人本自具足,百工百科百家皆吾自性之用而已。人只不能自致其良知,而学非正心,用非正途,便成歧路。开化者知不足而能反观自照,反求诸己,久之便生自信,因其能尽己性己才,所以能学用自如。糊涂者知不足则比短较长,怨天尤人,久之便生自卑,因其不知己性、未尽己才,所以学用偏颇,久之便自觉穷途末路,无可救药。余谓此种学,莫若不学!
阳明先生亦说“学者惟能自致其良知者,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若能如此,则一事当前,学者自能进退自如,事事亦只如此而已,便知一生只一事,非如此不可,一以贯之,渐至于 “自诚明”境界,终会得夫子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心意也。
近年心学风潮汹涌,盛况空前。大江南北,政商各界皆跃跃欲试。余自弘道以来,见得来学者多,当真者少,精诚者乏,开化者更是难得一见。虽然闻道者寡,然众说纷纭,各有千秋。奈何道不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说就错。余每见错舛荒谬之书厚,且新作迭出;凿凿言之者语谬,而常霸占讲坛!吾常叹言语道断,误人子弟,更不忍睹!
受其影响,来学者多以心学为鸡汤,欲求一扶阳之大补,去心烦意乱之痼疾;又以阳明学为成功学,欲学一速效之长技,得此心不动之真法。实则心学乃功夫,若非上等根器,自不能一蹴而就。即便有天纵之才,若自以为现成,而少了致良知工夫,便生轻慢,已非圣贤修己安人之心境,如何能得道?
余常告诫学子,谓心学是把双刃剑。学得真自能杀敌立功,学不真多半会人仰马翻。只一个真字,放眼望去,学者便似在两个境界。所谓上等根器,全其真而已矣!所谓下等根器,不能真而已矣!又何人为中上者?知全真之贵而尚不得全而已矣!全真即是工夫,反求诸己,直面本心,自致其本然之良知罢了!
有企业家学心学者,以“知行合一”较真于员工下属,自己却未必当真,则员工越真,越知遇人不淑,此非久留之地!有夫妻学心学者,以“反求诸己”较真于对方,自己却未必当真,则对方越真,越知彼之虚伪,久之便生疏离,同床异梦或有可能。其他如师友、同道之相砥砺者尽皆如此。此即鄙人所谓心学乃双刃剑之效果,学得真能令人同心同德,所向披靡;学不真,亦能令人离心离德,分道扬镳。此为修心学者,尤须切切注意之处。
知此,则知心学还是一面照妖镜,工夫够纯,迎面而来者妍蚩好恶,良知一照便心知肚明!此镜之照,效若桴鼓,相面、算卦诸术,实不可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