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把阳明心学当哲学读,功夫就做错了

发布日期:2021-02-10 09:00:14浏览次数:1100次

henglan.png

zuocuo1.jpg


1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阳明心学是【哲学】,不仅普通人如此看,教授也大多如此以为。


哲学是什么?

来自百度百科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不同学者对哲学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但都基本留在认识/思维/思考层面。

外国学者的定义侧重于思维,而中国学者们则普遍更侧重于人生。


外国学者举例: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小逻辑》。


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科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中国学者举例: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


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编者注:上面引用全部来自于百度百科,未经核实)


2


阳明心学不是哲学,至少不只是哲学。

在我以为,哲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侧重于思辨,可以有一定结论,但未必有确定结论。会有一定的体系,但多不究竟。属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态。只要允许争论辩解,便还有种种可能。

世界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同的,那些希望将自以为的世界要自圆其说个明白的人,便是哲学家。当然,他们大部分时候只能代表自己,因为多是徒劳,他们大部分时候都在为后人增加理解世界的烦恼。


3


世界是什么?宇宙、万物、社会、关系、情感、意识、身体、气脉、细菌、病毒 ……

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彻底说清楚。

你所见的都不是其本源。那倘若你要尝试着解构什么,你是否知道你在跟谁说?在说什么?比如我写的这篇文章。

言外之意要丰富得多,所以,说不清楚的,并不表示不清楚。只是一个以心印心的印证。


4


王阳明终其一生的努力,在认识自己、建立自己、干净自己,悟道之后,努力讲学,顺便成就事功。

如果说他的思想或言论就是其哲学,那么这个被称为「哲学」的东西,对王阳明来说太微不足道了。就像对于世人来说,他有令人无比艳羡的事功一样,但对王阳明来说,除了着急讲学,其余“都是些不紧要的事儿”。


5


阳明心学不是哲学,而是道学。

哲学是思辨、看法,是各种“观”,一观就错。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夏虫不可语冰。鸡同鸭讲……

道学则不同,它是修行指南,是功夫秘笈,是法门。

思辨只是或必须保有一个角度,不同角度自然得出不同结论,未必能且多不能指导行动,且鲜有普遍性或普适性。

哲学家有疯掉的,道学家不会。对道学家来说,越艰难越是要有大突破,人生苦短,要做的事儿太多,没有时间抑郁,没有时间忧伤!


6


要学阳明心学,就必须是先生怎么说我们怎么做。

有人说这样也不对,会迷信和盲从!

当然不能迷信和盲从,先生说的对不对,你去做了就知道。着力处便是得力处,看你对自己有多狠!

既然是修行指南,你若发现不对,断可以停下来;既然是功夫秘笈,你只要下工夫,便会得功夫!既然是法门,一旦进去,便会有无穷生发,举一反三,举一反十。

哲学则不能如此,与行动未必关联,多漫无印证。当然,哲学本无此功能,这样要求也不对。

圣贤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7


一眼望过去,那些所谓的热爱阳明心学的人,写阳明心学的人,讲阳明心学的人,多停留在漫无印证的阶段。对于概念、故事讲说厉害,打嘴仗厉害,指导生活则未必。又或者有一个生活的基础、赚钱的路径,对于心学或文化,只是做成个家当、装饰,并不当真。又或者故作姿态,装高明,倘若论及根本,便无的放矢,顾此失彼,一出手便捉襟见肘。所以,我常说,检验一个人的功夫水平,声音大(嗓门大、居高而呼)不如走两步有效。


zuocuo2.png


8


在阳明心学的世界,没有抑郁,没有焦虑,没有压力,没有进退两难,有的是自知、自信和自觉,有的是勇敢、坚毅和担当。没有张扬,只有收敛;没有僵死固化,只有该和不该,能或不能。

总之,别说那没用的。高明又如何?

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凡你所要的平衡,都需要你心的参与,否则便不是真的平衡。倘若你心不正不净不安,则你便生邪生垢生躁。此时,哲学会给你什么?换个角度看问题!科学会给你什么?确凿的方法和证据。医学会给你什么?消除切割……心学会给你什么?转身面对自己,扪心自问:真要这样吗?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


9


哲学教我们如何欣赏风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心学告诉我们如何创造风景,境随心转,境由心生,一无所有,无中生有。

是的,心外无物,哪来的风景?

哦,我说的不对?嗯,站在你的角度,你或是对的!


但我们的差异是,你是对的你不一定做得到。


我说的未必对,我能体证到其中的要妙,但要我说便怎么也算不上是说清楚了。


zuocuo3.pn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