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有学生问我:“您是怎么做到的?”
他是问我怎么修证阳明心学和内丹大道的。
我回答说:“圣贤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很多人读经典,要么在挑刺儿,要么是装缀门面。
在我,则不会。
如果我不好此道,便不会用心于此。
若我用心于此道,便不会是挑刺儿的心境,也不在乎门面。
经典有应心的,也有不应心的。
应心的,反观自己,马上落实。
不应心的,认真省察,是自己没读懂,还是理解出了偏差?
总之,不是先怀疑的。
有些书读起来绕,嚼起来涩,品起来硌,如果不是必读书,一定不读;
经典多是一气呵成,常读常新的,反复读都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所以,读书应心是第一位。
当然,应心不是求爽劲。
有些书,看似挥洒自如,但容易剑走偏锋,洋洋洒洒,似是而非,也不能读。
应心,就是走心了,就是一,这个容易接受。
不应心,就是离心了,就是二,圣贤与我必有一个不在道上。
我当然先怀疑我不在道上,必不能先给圣贤打个问号,更不可上来就贴个标签。
阳明心学集儒释道大成,此言不虚。
所以若非我亲身实证内丹,我必不敢说阳明先生未得。
为何?
以往对道家的认识停留于宗教,与佛教一般。
先生对佛老的意见很清楚,我是追随先生意见的。
然而,就像佛教与佛法是两回事儿一样,
道教与内丹也是两回事儿。
虽说内丹有羽化登仙一说,但未见有人达此阶段,我亦不能证得,便不敢妄言,也不会轻信。
然而内丹有益寿延年之功效,道家有至人无病之可能,我是坚信不疑的。
自体会得内丹功法,通任督二脉,体内脏腑之毒通过上吐下泻、体表皮肤排出,我之精力、体力、劲力、韧力等等较以往大不同,对我的生活、事业补益很大。
因有此实证,我由此推断,阳明先生虽然跟尹真人学过真空炼形法(见束景南老师《阳明大传》),但应该没有证得内丹功法,否则先生不会因病而逝。
我是笃信阳明心学的,自以为是阳明私淑弟子,心学门徒。
如此说这番话,并没有对先生一丝毫之不敬。
先生对于佛老之意见本来也在佛老与圣学教人之毫厘千里,而对于修学佛老者,先生言辞中亦是敬重的——能求以自得,尚以为贤。
我修阳明心学,读《传习录》,先生怎么说,我怎么做。
我修内丹功法,读《太乙金华宗旨》,祖师怎么说,我怎么做。
读不懂怎么办?不办,但也不疑。
要理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者,尽信便是不加分辨,便生冥行妄行。
不办就是暂时保留,没准儿答案在后面;不疑则是相信圣贤所说。
圣贤教人,无私心,无私藏。
只是道之为物,存乎一心,难以表达。
加之当时之经济文化,语言文字记载多有局限。
难以理解甚至不能理解,亦属正常。
所以,能否明白,终要靠自己体会。
要从文字上走进圣贤心里去,要体会圣贤用心。
体会得才是真懂,能做到才是明白,此之谓通。
有人夸夸其谈,旁征博引,甚至故弄玄虚,好说神妙传奇,讲人所不能见,说人所不能证者,然而吾观其身上亦未见得,便不是真功夫。当然也就不值得相信。
人之一生精力应该最重要在认识自己,修炼自己,成全自己(事功只在其间),而不是其余。
认识自己的心,此是阳明心学专长。
认识自己的身,此是道家内丹的专长。
心学不离红尘俗世,超凡脱俗不离闺闱。
内丹不需向外求,人身自有大药,身体就是最好的医院,良知就是上工(大夫)。
身心兼修方是大道,然而若心不通,则身不修。
修炼内丹的最好入口便是阳明心学,没有更好。
内丹第一步功【炼己】所做功夫,修得阳明心学者可直接进去,此我之实证经验。
上皆本人修学之浅见。录于此,供有识者参考。
盘子老师
阳明心苑创始人
来自心学之乡江西
创立致用良知学派
创立功夫阳明学院
发现致良知数学表达式
提出致用良知学修学理念
以正是非 致良知化人
周月亮岭南第一弟子
本名潘波,号道心。
庚子年春,
参《周易》而彻见心学宗旨,
乃自号成全子;
庚子年夏,
参《太乙金华宗旨》证得道家内丹功,
至十一月任督二脉打通。
庚子悟道记
成全子
愚自丁亥年亲近阳明心学起,至乙未年以【致用良知学】为宗旨讲学自修,至丁酉年倡线下学堂之共学至今,前后十二年有余,虽蒙同道砥砺,良师指点,日有所进,然于此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学问,不无疑惑。
己亥年乃缘阳明先生“证诸五经而无疑”之说,细参《周易》十翼,遍及各家之说,至今已半年矣。
庚子年春,新冠肺炎病毒肆虐,遍及华夷,人心惶惶,国人皆潜居家中不能出,吾得以清静细参《周易》之说,逐字逐句,反复研读。有所疑,则遍览各家之说,有所得,则对比《四书》诸圣与阳明先生之言,夜以继日,前后月余,乃恍然大悟良知之道,然后乃见鄙人从前识见之鄙陋肤浅,而知先生所学之广大备至,先生之道至简至易也。
乃作《阳明王道心学歌》、《大易道德经》、《悟是非》、《悟知录》诸篇以记。
孟子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吾于此学亦是如此,吾未得为诸子之徒而参诸子之说,若有所悟,吾私淑阳明子及诸圣也,乃取《周易》之“成”“全”二字,自号成全子,是为记!
庚子年春正月于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