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停不下来
有人问我:为何一路以来,历经坎坷,还能如此不知疲倦,忘乎所以?
我回答:“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这话并不高尚,是真心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话多耳熟能详,但当真的人少,因为没几个人把自己放到“士”这个角色里。
譬如,人皆知“远小人,亲君子”,但是自己还是更愿意与小人为伍,而对于君子则或敬而远之,或不以为然,甚至还会嗤之以鼻。
我选择传播阳明心学,这本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学者作者之外,好心学者寥寥,懂心学者更不多,有稍懂意思者也无意以此为事业。但正因为少,所以贵。人皆见其难,而不知其贵。我知其贵,所以无惧其难!其难者,于盐碱地上开荒;其贵者,非金钱价值,乃与人以生之信心、希望。心学为圣人之学,此亘古之光华,而为今时之缺憾!若作生意说,人世间无有可比拟者也!
阳明先生文集中,《答王虎谷》一篇,正好论及,引如下:
答王虎谷
辛未
承示:“别后看得一性字亲切。”
孟子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此吾道之幸也,喜慰何可言!(盘子老师:先生引孟子之言给王虎谷点赞,又得一个同道中人。)
“弘毅”之说极是。但云“既不可以弃去,又不可以减轻;既不可以住歇,又不可以不至”,则是犹有不得已之意也。不得已之意与自有不能已者,尚隔一层。(盘子老师:王虎谷提到“弘毅”体会,先生感觉到他对于这句话理解不够透彻。所以点出来。)
程子云:“知之而至,则循理为乐,不循理为不乐。”自有不能已者,循理为乐者也。非真能知性者未易及此。知性则知仁矣。仁,人心也。心体本自弘毅,不弘者蔽之也,不毅者累之也。故烛理明则私欲自不能蔽累;私欲不能蔽累,则自无不弘毅矣。弘非有所扩而大之也,毅非有所作而强之也,盖本分之内,不加毫末焉。(盘子老师:先生引程子话为注脚,为王虎谷解释“弘毅”本是一个有道之士的自然行为,乃“本分”。若觉得累,则是心上有私欲遮蔽,否则,本心所发,如何会累?同时,批评朱子对“士不可以不弘毅”所作的错误注解,把人引向“强而为之”之境地。)
曾子“弘毅”之说,为学者言,故曰“不可以不弘毅”,此曾子穷理之本,真见仁体而后有是言。学者徒知不可不弘毅,不知穷理,而惟扩而大之以为弘,作而强之以为毅,是亦出于一时意气之私,其去仁道尚远也。此实公私义利之辩,因执事之诲而并以请正。(盘子老师:先生在这里进一步解释,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之“不可以不”是本体自然如此,根本停下来。而不是有意为之,一如世人披着“士”的外衣去“弘毅”,然后振臂一呼,不见来者,便感觉压力山大。便是意气用事,此时当反求诸己,而不当愤世嫉俗。)
注:
1、王虎谷:明朝尚书王云凤(号虎谷)。名云凤,字应韶,明朝山西和顺县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因出生于虎谷(今和顺县前虎峪村)故自号虎谷,人称虎谷先生。王虎谷以及其父亲和爷爷都是当时朝廷要员,人称一门三尚书。明朝正德皇帝为表彰王家祖孙三代为国效力有功还专门修建了虎谷坟。
2、《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朱熹集注:「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2019年中,阳明心苑线下学堂发展遇到瓶颈,我细思之必是自己功夫未透,境界不够。于是停止发展,认真思考,仔细参学。2020年庚子悟道,我彻见心学宗旨,自此以后,我虽历经坎坷,但明白脚下的路该如何走。譬如做学堂,便不再求数量,而是质量——堂主认同、能坚持、有诚意才会开,堂主不认同不谈,不能坚持者不谈,没有诚意者不谈。到年底我彻底将学堂公益化,也都是在逐步践行脚下的路。
反求诸己,倘若自己分内之事,便无负累之感,便停不下来;若有负累,则一定尚有未透彻处。“士不可以不弘毅”者,士自然便会弘毅,不弘毅便不是士,便会难受,弘毅才会心安理得。所以,士者弘毅,根本停不下来!
你呢?
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共建共学,共倡圣学
了解圣火接力计划,传播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