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立志,要有信仰,才会不忘初心
【分享人】般若
【共学日期】2019624
【共学学堂】女子学堂
【分享主题】《与纯甫书》
《与王纯甫书》即是责善篇,亦是励志篇。
本文讲三点:一是“动心忍性”;二是“君子素其位;”三是讲“变化气质”。
一、“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出自《孟子》。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苦难可能就仅仅只是苦难,只会怨天尤人、消极避世、不学无术、颓废沉沦。
只有脱茧而出之后,方知苦难和挫折是上苍赐予的磨炼。
但若没有立志、没有信仰,是根本无法承受这种身心意志的磨练的!
所以人要立志,要有信仰,才会不忘初心,心生万法,应变无穷。
少数悟道之人,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一种常态。只有直面挫折、无畏苦难,甚至超越苦难,最终才能变苦难为辉煌。
今早刚好听完盘师转发的,西安交大校长接地气的毕业致辞,谈到了居里夫人,谈到了华为任正非。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急功近利!
一个没有贪念私欲,信念坚定,不轻易被外界困惑迷乱于心,去执着地追求某一项事业的人,才能真正的体现他一生的价值。
所以华为今天遇到的挑战和风雨,他都能够平静地面对,是因为任正非:
①有坚定的信念;
②有一颗平常心;
③有遇见、有远见。
他怀有敬畏之心、宽容之心、平凡之心还有不忘事业的初心。他能平静的看待自己,平静地对待身边的一切,包括过去和未来。
具备了这样千锤百炼的心志,相信是任何困难挫折都难不倒的。
二、“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出自《中庸》。
“君子素其位”,人在其位要某其政,要有担当。我现在是妻子、母亲、企业主,还是一位普通公民,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给社会添麻烦,这就是我目前应该担当的责任和体现的价值。
使命不同,道路自然不同,人要学着找到当下属于自己的使命感。
在富贵、贫贱、患难时而怡然自得,不迷失自我,不生非分之想。
“道”存心中,踏踏实实,学会转换角色和心态,不为外界所困。安于其位,努力将事情做好。
——盘子老师特别推荐——
1、心学功夫大师周月亮写的《王阳明传》:
2、心学功夫大师周月亮解读《传习录》功夫精华:
3、最详尽的《传习录》集评,案头工具书:
4、初学者必备,带翻译,但翻译会局限你,也容易让你掉沟里。
5、不看翻译的最好版本,关键是注疏也十分简要。
三、"变化气质"这里讲的是“气质之性”。
由于每个人的气质不同,情绪情感不同,处事和解决问题时会各有各的风格不同。
这一段是阳明先生期望纯甫能提高心性,无论为学还是为政,当下,事上磨炼。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出自《中庸》。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万物便各在其位生长顺育了。
“七情六欲”本乃人之常情,本可以发,但发要发得有规则,从良知发,天理发,依“道”而行。这才要用力用功去修炼。
“七情”指: 喜、怒、忧、思、悲、恐、惊。
人的痛苦主要来源于七情。想要减轻痛苦,关键在于消除内心的负面情绪(去人欲),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
“六欲”指: 人的眼、耳、鼻、舌、身、意。
六欲因是感官引起的欲望,主要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温饱饥寒的基础需要。但过多的欲望,则会超出人的承受限度,最终导致痛苦。
(这一段感谢蔡老师的分析)
人欲是一切困苦的根源,所以佛也说放下即是大成。(盘子老师:儒家讲担当,不讲放下。担当,所以进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放下,所以消极,为一己出离烦恼的私欲而不顾父母亲人家国天下。区别在此!儒家圣贤几无个人之苦恼,而忧虑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生和死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但七情六欲是可以通过修炼减欲去控制的;气质之性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道德的自我修养,去改造优化,弃恶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