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温馨提示:后文有盘子老师精彩点评。
【分享人】陈千洪
【共学日期】2019-3-21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分享主题】传习录219-220
【分享内容】
今日是个特别的日子-春分,刚好共学内容与日子有关,提前预习时心生感慨,感慨当下多少人对中华优秀的核心文化"道德"的曲解(当然包含之前的我)而心生忿懥,此学不明,不知耽误了多少英雄好汉,因此身有所忿懥而心不得其正,以至于共学中言行举止有所偏道而不知,幸得聪慧老师点化,方有所觉!!!
今天共学内容是阳明先生和弟子就《论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学问思辨以及读书、立志的意义和作用,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十分热烈,感受颇深。
何为道?为何要求道?如何得道?又为什么有“朝闻道、夕死可也”?这是千百年来永恒的话题。道是什么?是道路、是方法、是规律、是绝对真理、是宇宙法则?《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反者道之动";《周易》“一阴一阳谓之道。顺则万物生,逆者返道体”;《传习录》:"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良知即是道"、《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如何求道?云古禅师云:“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总之这个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规律尚需我们在日用平常中去修、去悟、去证。“德”者得也,大道之行必有大德,此谓大德者必得其位丶必得其名、必得其禄、必得其寿。而事有千万种,千事万事也只有致良知这一个事,致吾心天理之良知于千事万事,则千事万事皆得其正中。
关于读书也值得当下深思,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阳明先生曰"凡学之不勤,皆因志之未立耳。"读圣贤书可印心明理、可调心、可静心专注、可治浮躁、可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可强大自我内心,可找到内圣外王、身心合一、性命双修之道……
关于立志,讨论也异常激烈,真可谓"人各有志也!"窃以为“立志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战略选择,关乎人一生的命运,越早立志越受益,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更不用说成功、幸福、自在、圆满……",有孩子的父母们,尽早立志以身作则,逐步引导孩子尽早立志,这是给孩子天大的慈爱,让他们幸福一生一世并世代相传的法宝。
——盘子老师点评——
千洪老师浸淫传统文化久,所以底蕴深厚,而且能融会贯通!现在能一心在阳明心学上,这就是立志!是我们所有共学师友的楷模!
关于道德,今人世俗的理解是与法律相类似的概念,是礼法的范畴。比如你做了一件不妥当的事儿,人们会说“不道德”,你做了一件好事儿,人们会说“有道德”,变成了一个“守法”与“不守法”的概念词。
这与道德的本义相去甚远。
道,千洪老师讲了很多,各种经典,不同圣贤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表达。我最喜欢的是老子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人若上道(闻道),则与老子所描述之道相同,自信而坚强。
那么什么是德呢?我的理解是行道有德。德者得也!行不行道,见在自己;有没有德,见在他人!同样,我也是喜欢老子的表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公所以能厚德载物。若是一己之私,一家之私,一族之私……把视野放大,事情就小!把心开阔,格局自会大!道贯天下,师法天地,我们才能有“万物一体之仁”,而这个“仁”才是孔孟之道,阳明之心!
看千洪老师分享,大家还讨论了读书、立志,我非常开心!虽没有参与,也如同一起得到洗礼!
关于这两个话题,只需要回到《教条式龙场诸生》语境下,王门四规,是我们修心学者的铁律!我以为对于这几个概念可以辨论,但必须遵守!辩论是为了明理,以便更好地遵守。心学之学,非是要读什么书,而是做工夫,做洒扫应对的功夫,做荡廓意气的功夫,做省察克治的功夫,做慎独的功夫……能做一辈子才是真功夫!
我年前后愈加体味到先生所谓的“立志”的重要性,若要真修行,必须真立志!
立志 不能是挂在嘴边的两个字,也不必是一定要跟我走个过场。若挂在嘴边不付诸行动,若走个过场就不再想起,就放下,那岂不是儿戏?何来立志!?
来共学,就是心友,谁都可以,谁都欢迎!
真立志,才是同道,非有大诚意者不能,而非有大勇敢者则不达!
谢谢千洪老师的智慧分享!千洪老师就是一块福田,福田学堂心友们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