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了志,才能任毁誉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分享人】崔俊龙
【共学日期】2019-5-22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分享主题】传习录之黄省曾录8-9段
【分享内容】
毁誉在外,安能避得?这段让我最有感触的是 一个字“外”。毁,可以是诋毁,也可以是中肯的负面评价。誉可以是由衷的赞美,也可以是阿谀。不论是哪种,都是“外面”的。就像天要下雨,不由我们来掌控。如果我们把立身之本放在毁和誉上,就是放在外面,就是放在别人身上,随着这边人诋毁,我们沮丧灰心。随着那边人赞美,我们开心满足。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也都会把别人的好恶,外来的毁和誉当做自己的行动准则。不自觉中,想要人赞美,讨厌人批评。不自觉中,喜欢按照让人赞叹的预期去做事。这种行动准则,把自己的根放在了别人身上,所以总是根基不稳,总是不坚不介。这个“外”的对面,就是“内”。真正把重点放在修身,放在自己身上。物来顺应,变的是物,是不同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而已。
但是顺应其实一点也不简单。这里就是要立志了。立过志的人,才不会随别人的毁誉流去,不会随事物情形流去。立过志的人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物来顺应,不变的是本心,不立志怎么守的住。比如小树苗,风一吹就倒。如果是深根大树,才能任尔东南西北风。
第二段讲静坐。静能生慧,儒家讲静坐绝不是啥事不干,干干坐着。静时是最能体会到那一丝天理的。心平气和的时候看事情也最透彻。一旦“动气”起来,忘了自己都有可能,更别说那一丝天理和良知了。拿身体来举例子,心平气和的时候也许还能早睡早起,一旦失个恋丢个工作遇到个坎这个气就开始动起来,就开始失眠熬夜买醉,怎么糟蹋身体怎么来。所以儒家讲静坐绝不是干坐,静的时候定,动的时候也要定。
就像阳明先生说的,别人为没考上状元羞耻 ,而我以没考上就哭的稀里哗啦要死要活而羞耻,不动心才是目标。而怎么要定得住,怎么要不动心?还是要把根培好,还是要立志。跟上一段一样,立了志,才能任毁誉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立了志才能静也是定,动也是定,菜市场也是读书地,一边打仗一边还不耽误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