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疑师道——再学《示弟立志说》段落
【分享人】李念
【共学日期】2022-3-1
【共学学堂】那天企业学堂
【共学主题】示弟立志说
我们拜了很多师,却跟没有师一样。为什么?
因为我们没有对师和道的虔诚和恭敬,我们觉得“先听他说说看”,我们用审判者的心态在看待老师和经典传授的观点。我们放大了独立意志和自由,不经过自我意识过滤的观点我们不敢接受。
但我们却因此丧失了一个虔诚的拥趸理应得到的真正的智慧。我们顶多只是在理智的层面在逻辑上揣摩一下就给出判决——恩,好像有点道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就是绝大多数人对国学的态度。
我想说:
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体悟到国学精髓。包括很多在传播国学的人,都没有将国学作为信仰,所以根本不会在生活中体悟验证,从而也就根本不理解老夫子在说什么。而仅仅只是讲一些人云亦云的字面理解——这TM毫无意义。不,这本质上就是误人子弟,也误了国学,这才是最大的恶。
那天企业学堂共学现场
王阳明说的立志,特指确立儒家的信仰;即确立成为仁人志士的志向;即一心追求内在心体的光明。
只有确立了这个志向,你再来看老师和经典著作,你就会如饥似渴,珍惜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顾虑,唯恐自己不能理解;你才会快乐而勇敢的将全部身心托付给他;从而,你才能得到完整的信仰之力——勇气,信心,仁爱,快乐。
儒释道都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知识,而是信仰。
孔孟,四书,王阳明……这些就是儒家的三宝。莫要怀疑,静心体悟,一切尽在其中。
附:本期共学《示弟立志说》原文段落
夫所谓正诸先觉者,既以其人为先觉而师之矣,则当专心致志,惟先觉之为听。言有不合,不得弃置,必从而思之;思之不得,又从而辨之,务求了释,不敢辄生疑惑。故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言之而听之不审,犹不听也;听之而思之不慎,犹不思也;是则虽曰师之,犹不师也。
夫所谓考诸古训者,圣贤垂训,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若五经、四书是也。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方,是以求之于此,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曾有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
那天企业学堂共学合影
如果您对【共建共学】感兴趣,希望与我们联系,请加老师微信(非诚勿扰):
乔乔老师:13249867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