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心学所谓”理“

发布日期:2020-06-19 08:50:00浏览次数:828次

【分享人】崔俊龙

【共学日期】2020-6-17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共学主题】传习录-黄以方录6


继上周的知行合一之后,本周又来一个“心即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个三个高频词汇,作为阳明心学思想的核心,能搞透一个想必就受益匪浅了。不过我们也不着急,每次多体悟一点,慢慢自然会见收获。


这段讲的又是阳明先生的弟子拿程朱理学的章句来问先生。程子说:在物为理。阳明老师怎么说是“心即理”呢。这里引出来了阳明先生对于“心即理”的官方解释:心在物即理。盘子老师补充解释道:这里并不是让心和理等同的意思,这里的“即”并不是等号,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阳明先生之所以提出“心即理”是有一个背景在的。这个背景就是“在物为理”,或许也是“格物穷理”“理在物上”,对于这种把心与理分开的观点,阳明先生是不赞同的,所以才有了心即理。


怎么叫心在物为理呢?阳明先生举了两个例子给大家理解。一个是心在事父则为孝,一个是心在事君则为忠。孝与忠都是“理”,且都是“事理”。这里的心,并不是用心就可以了,因为用心也可能包含意必固我。这里是一颗本体之心,实际是良知本体,那一颗道心,光明的心。


良知知是知非,落在事情上,就有如月印万川,显现出来的就是事理。


实际上,我个人的理解是,心学也讲究格物穷理,不过重点并不在物“理”上,而在于穷理这件事。在古代也许造不出来火箭,但也不妨碍他们用心去穷到他们那个年代最大的理,做的是功到自然成的功夫。(盘子老师:心学所谓“理”与科学所谓原理、法则、规律不同。心学的“理”有人的参与,是生命主体的反应,而科学的理多是与人的活动无关的,是条件具备自然就在的。这个要区分,否则容易纠结上古与现代,还会闹质疑孔夫子不知牛顿第一定律的笑话。)


当然,这也可能困难多了。物理无穷尽,心上功夫做到光明也不容易啊。


suoweili1.jpg

福田学堂堂主崔俊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