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这两位,通了!

发布日期:2020-07-10 08:14:32浏览次数:792次

(1)久久为功


tongle1.jpg

福田学堂堂主崔俊龙


【分享人】崔俊龙

【共学日期】2020-7-9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分享主题】传习录-黄以方录11-12


这次的共学内容,都来自于【中庸】里面的一句话,尊德性-道问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这六组三字经,看着字字认识,但是着实无太多概念。大概因时间久远,语境情景都已不在,所以一时感觉很难有切实的体会。姑且简单猜一猜文字意思。


如果说“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的话,“尊德性”像是存天理、光明良知,“道问学”就像是“去私欲”了。“尊德性”不能空空去尊,嘴里喊着一个“尊德性”,枯坐在一个地方不做事,很难说是“尊德性”,所以要落在“道问学”即去掉私欲上面。而去私欲也不是单纯为去而去,而是为恢复本体之聪明睿知。从这个角度大概能理解一点点。


第二段致广大也有点绕。大概人心本体原本是广大的,之所以不能广大,是因为不能精微,之所以不能精微,是因为私欲遮蔽。收尾落到“念虑之精微即是事理之精微”,大概就是“心即理”上面了。之前学过“心即理”,不是心等同于理,而是心在物即为理。事理精微,也是与你有关的事。如心之本体不能光明,念虑即不能光明,念虑不能光明,所见事理即不能精微。


盘子老师点评:

俊龙是我最早的学员,是阳明心苑第一位线下学堂堂主,也是坚持共学不辍做得最从容、最坚定的学堂,除了逢年过节,无论人多人少,几乎没有停止过共学,目前已经累计一百多堂课。天行有常,君子之道,黯然而日章,俊龙的进步是天道如此。


tongle2.jpg


(2)本自具足


wusiyin.jpg


【分享人】吴思颖

【共学日期】2020-7-8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分享主题】传习录-黄以方录5


本次共学围绕以方问“尊德性”一条和“致广大”二句发问。

关键词取自《中庸》:“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如何理解这句话成了关键所在。


“道问学”是指问学之道,问学的功夫,通过学习做事而彰显德性的回归和光明的本心,做功夫的同时自然是“尊德性”的。


“尽精微”从起心动念处,不宜察觉处,细小微末处下手,因心之本体自是广大的,去除遮蔽,不带一丝一毫的私欲,推而广之,即能“致广大”。


“道中庸”指能以中庸之道行事,中不偏,庸不易,做事不带自己的私心、情绪、偏见、回到事情的原点处,发端处,回归本心,才能达到“极高明”的境界。


“尊德性”“致广大”“极高明”都是就心之本体层面而言,“道问学”“尽精微”“道中庸”则是就做事做学问的功夫而言,体用一源。


因此,阳明先生说:“‘道问学’即所以‘尊德性’也,‘尽精微’即所以‘致广大’也,‘道中庸’所以‘极高明’也。”


盘子老师点评:

思颖今年才参加线下学堂的共学,是罗湖学堂的首位入会会员,自首次共学以来便坚持每周在罗湖学堂和福田学堂共学不辍。因为罗湖学堂是新开学堂,从引导课开始学习,前三篇文章是我亲自带,所以我得以了解思颖的情况。思颖有着良好的国学素养,熟悉中医、易经、古文字等传统文化;思颖对于圣学的追求纯粹、有力,此番学习阳明心学(华夏文明主脉/儒家道学皇冠),对于思颖来说,既是对自己以往知识的一次系统梳理,更是对自己道学思想的一次提升。思颖根器好,理解和接受能力强;诚意足,能坚持学习,并且有着谦抑的学习态度;加上其良好的国学素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定能融会贯通,彻见心学宗旨,体认良知精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