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自童子一直到圣人,各有各的物去格

发布日期:2020-06-04 08:32:52浏览次数:848次

【分享人】崔俊龙

【共学日期】2020-6-3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共学主题】传习录-黄以方录5


童子爱糖


本次共学依旧围绕着“格物”的主题展开。针对于邵端峰说的“童子不能格物,只教以洒扫应对”这点展开的师生间的对话。


阳明先生认为,童子也能格物。他格的物就是洒扫应对。这是在这个人生阶段,也可以说是小学阶段,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去推,樵夫也有樵夫要格的物,比如砍柴卖柴。士大夫也有士大夫要格的物,大概就是君君臣臣、恪尽职守之类吧。自童子一直到圣人,各有各的物去格。


格什么呢?为什么要去格呢?怎么格呢?不格行不行呢?看似有这么多问题出来,其实或许并没那么复杂。格的是物,物乃心上事,事情到心头上,就由不得你不去格了。(盘子老师:良知始终在发用,你漠视它,它就会反制你。比如,有些病,可能就是忽视良知而导致的。)


东渐兄拿出来的例子真的是太及时了。小孩子特爱吃糖,父母怎么可能不放到心上呢?事情来了,要怎么去解决呢?这大概就是格物动力所在了,格物以致知,知小孩子的性才能率小孩子的性。至于怎么格,或许要问问良知了。

(盘子老师:童子爱糖是良知,糖能虫牙不自知;父母知此欲阻断,如何阻得问良知。)


tongzi1.jpg

福田学堂堂主崔俊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