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这点恐怕成人也要向童子学习

发布日期:2020-06-05 08:56:10浏览次数:820次

【分享人】吴思颖

【共学日期】2020-6-3

【共学学堂】福田学堂

【共学主题】传习录-黄以方录5


蒙以养正


本次共学依旧围绕着“格物”的主题展开。针对于邵端峰说的“童子不能格物,只教以洒扫应对”这点展开的师生间的对话。


童子不能格物?童子为什么不能格物呢?!童子的觉知反而比成人更加灵明,与自然的状态更加接近,沾染社会的习气较少,在这点来说,童子的心更加通透,格物的功夫不比成人差。只是在童子的阶段,教以洒扫应对,先培养生活必需的行为准则,童蒙养正,我们不去破坏童子的正,去养就好了。


孩子的心之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广阔的多,童子玩泥巴,爬树,摆积木那样的专注,你怎么知他没在格物?童子不仅洒扫应对中格物,在玩中都可以时时格物的,这点恐怕成人也要向童子学习!所以阳明先生认为童子也能格物,因此先生说童子自有童子“格物”“致知”。


盘子老师点评


我们终其一生的修行,不过要一个赤子之心。童子就是赤子之心。


人的成长有一个过程,良知之灵明便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到什么年龄了便要格什么物。人长大了,心还是这颗心,但习性可能不同了。社会是个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要养正。


父母容易着急,以自己的标准看孩子,以社会的规则断孩子,孩子则个个不同,资质不同、发育不同、心性不同、习性不同、好恶不同……父母若没有足够耐心,不够宽容,做不到“忠恕二字”,人云亦云,急于求成,便是把孩子逼向坏人的一边,成为作恶的份子。


一阴一阳之谓道,父母要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扮演好角色;家庭要与社会、学校做好互动。从孩子角度,孩子为主,父母为辅;从父母角度,父亲为主,母亲为辅;从家校角度,家庭为主学校为辅(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从社会角度,孩子/家庭为主,社会为辅……以此类推。


尊重主体,才能平衡孩子所处的世界,让孩子逐步成长,慢慢融入社会。童子之主宰为父母,而人之主宰则为自心,蒙以养正的核心便是要父母、老师做好自己,尽好本分,进而在天长日久的具体互动之中,慢慢引导童子回向本心天道之正!


身教大于言传,洒扫应对的核心在于此!父母老师若做不到,转过来要求孩子就是在作恶!就是在搞得孩子精神分裂、人格分裂而不自知!要警醒!


xuetongzi1.jpg

后排左三为吴思颖


xuetongzi2.jp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