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人们多以为中庸之道是教人做事圆滑

发布日期:2019-05-17 07:36:32浏览次数:841次

yuanhua1.jpg


【分享人】周伟良

【共学日期】20190513

【共学学堂】上梅林学堂

【共学内容】中庸首章


本周学中庸真的很难懂,这是我第二次学中庸了,依然感觉有点雨里雾里的。其实在这个“快餐时代”,人们无论做什么都求快,都追求效率,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成功。给现代人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现代人都患有虚弱病一样,好多人吃药、健身好像都不解决问题。因为心病只能心药医。做任何事情一味求快都会让人有失偏颇。只有“知天命”,了解事物客观发展规律,按照“天理”来做事,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带有任何的情绪和私欲,这也就是“率性而为”。这样人的内心自然中正平和,不会过于焦虑、浮躁。


其实致良知就是致中和。中庸之道博大精深,人们多以为中庸之道是教人做事圆滑,这是没有真正读过《中庸》的人。读过《中庸》的人都知道,《中庸》讲的是:“至诚之道”,没有诚意就一事不成。因为只有有诚意的人,内心才无私欲,才能中正,才能不偏不倚。全篇都在讲做人如何有诚意,“至诚不息”才能修身之道。


关于“慎独”之道,有很多名人都非常推崇,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应该是曾国藩。他非常推崇“慎独”。阳明心学解读的“慎独”不是在独处的时候需要谨慎,而是面对自己的内心,无时无刻都要致良知,都要格除私欲,让内心回到中正平和。所以“戒慎恐惧”的功夫应该是要在心上修炼,格除私欲,让自己的良知不被私欲遮蔽。


只要良知光明,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内省不疚”,也就是没有愧疚的情绪产生。(盘子老师:时刻内省没有亏欠他人之行,无良知障蔽之事,自然不疚。此功夫,唯心自知!)每当自己想做做不到,明知道自己做错了还要去做,人有良知监督,人是会产生内疚感的,这种内疚自责不断的积累,人心就会越来越焦虑。为什么明知道不应该做的还要去做,这就是私欲导致的。开车的时候明知道不能违法交通规则,但因为急切想要去到公司,于是就违规了。这种“急切之心”就是私欲。它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不中正。人们自然越来越累,当我们的私欲越来越多的时候,身体就会产生躯体反应,这时候不是药物能治疗的。


所以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最高道德,也是至善之道。因为天道就是至善的,没有私心,不偏不倚。以上为个人愚见,可能也有很多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心友和老师指教。因为这篇文章我确实也读得云里雾里,资质愚钝,希望大家多多指点。


yuanhua2.jp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