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没有种,但人是有种的:人怨难止(止029)
《止学》怨篇第八 总第029 人怨难止
【原文】
世之不公,人怨难止。
穷富为仇,弥祸不消。
【译文】
世道的不公正总是存在的,所以人们心中的怨愤是不可能阻挡的;
穷人和富人如果互相仇视,祸乱弥漫开来就难以消除。
【点评】
公正是个严肃的话题,人们都期待公正。
包拯被誉为包青天,就是因为秉公执法!
海瑞被誉为海青天,就是因为清正廉洁!
尧舜相传下来的,被誉为儒家孔门心印的十六字心法,其中核心就是“允执厥中”——公允、公正!不偏不倚谓之中。
既然执中如此重要,也充分说明“不中”是普遍存在的,“不中”就会导致不公,所以不公在社会现象中必然普遍存在,而不公会导致怨愤。所以说“世之不公,人怨难止”,说“难止”还是有机会止,我以为没有办法止。
贫穷能否消除?要看怎么定义!如果社会保障做得好,应该是可以消除的。但即便消除贫穷,也不可能每个人的钱都一样多。
如果说按劳分配,那么一定会有人的钱多,有人的钱少。
加上自然灾害、战争、经济危机、疾病等天灾人祸,那么,人(家庭)的收入水平肯定层次不齐才是正常现象。
另外,每个人的勤奋程度和消费方式也不一样,所以,均贫富就只能是理想主义了。
那么,如何避免由贫富不均带来的社会矛盾?比如说近年媒体常提到的仇富。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尚且如此,万物只能各得其所,天道不会厚此薄彼。
所以,对待公平比现实公平要重要的多。
现实每个人高矮胖瘦不同,智商情商差异,勤奋懒惰也不一样,有人靠脸吃饭,有人拼爹发财,必然无法谈公平。公平既然无法在一般层面谈,那么只能寄希望于制度设计,对于公共资源和社会规则,不能有任何倾向性,必须一视同仁。要享用公共资源就必须遵守相同的社会规则,而且,要确保公共资源的使用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使用。这一切有赖于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
只有保证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机会,才能消除大家对结果差异的心理落差!你得不到是因为你没有努力,而不是你爸爸不努力,你不能拼爹;你妈妈不够漂亮,所以你脸蛋不能见人。你没有努力这就不能怪别人了,机会和通道都已经留给你了。
就像不可能存在绝对的自由一样,人世间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掌握资源、权力、财富的一方,永远占有优势!比如一个贵族家庭,其财富基础、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网络必然对这个家族的后代培养、成长、修养都更有优势。花草树木各有土壤和气候条件成就自己,而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同样的花草树木长出来也会不同。这没什么好奇怪和失落的,这就是天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的,王侯将相是没有种,但一个人的身体、气质修养是有种的,土壤、基因就是种!差异是,有的种能长成器,有的种没成器。
不过,也没必要太悲观,“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岂止秦始皇不见了,好像秦始皇的后代也并没有显族传承,他几十个儿女全被他不争气的秦二世亲手杀了。争什么气呢?到头来还不是尘归尘,土归土,所以还是素位而行、修身养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