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19章 致誉无誉(原第39章)

发布日期:2017-05-13 07:49:13浏览次数:868次

laozi1.jpg


第19章(原第三十九章) 致誉无誉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训为“诫”)之:


天毋已,清将恐裂﹔


地毋已,宁将恐发﹔


神毋已,灵将恐歇﹔


谷毋已,盈将恐竭﹔


万物毋已,生将恐灭﹔


侯王毋已,贞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毂。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致誉无誉。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心解:


自古以来,万有中那些按无我自然运转的:


天按无我自然运转,所以清朗光明;


地按无我自然运转,所以安宁并育;


神按无我自然发用,所以灵明莫测;


谷按无我自然发用,所以生生不息;


侯王按无我自然发用,所以天下政治清明;


这都告诫我们:


天不知止,则清朗光明不存;


地不知止,则安宁并育不再;


神不知止,则灵明莫测中断;


谷不知止,则生生不息枯竭;


万物不知止,则生养互助不济;


侯王不知止,则天下政治清明塌陷;


所以贵者行贱,高者居下;


所以侯王以孤、寡、不毂贱称自己,不断提醒自己;


这不就是以贱为本吗?不是吗?


所以为了名誉去努力的人最终都会名誉扫地。


正因为此,所以不要做贵不可得的温玉,而要做无处不有的硬石头。


laozi2.jpg



点评:


以一为宁,以一为清,一者,道也!然而,道生万物,道之在万物者,性也!


复其自性则得道,也即是得一,即是尊道,即是无为。


倘若不能正视自性,不能做到无我自然,则会自以为,也即是有为,强而为之;强而为之,则会导致本体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就会枯竭断灭,自我颠覆:


热不止,寒不断,地球会失控;


山不固,水泛滥,万物会失所;


精不守,气不顺,生命会紊乱;


谷不深,面不阔,生养必有限;


兽无食,鱼无水,鸟无林,人无宅,万物必相残;


侯王奢侈无度,酒池肉林,必涂炭生灵,民不聊生!



复其本然为尊道,舍其本有为贵德!


得一而能一以贯之即是复其本然!


贵贱而实以贱为本即是舍其本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