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苑热线

15304048887

老子智慧:重排心解《道德经》第16章 上善若水(原第8章)

发布日期:2017-05-10 07:33:13浏览次数:936次

新《道德经》者,重排之老子《道德经》也!

新《道德经》者,心解之老子《道德经》也!


laozi1.jpg


第16章(原第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laozi2.gif



心解:


天下对道遵循的最好的莫过于水了,堪称“至善”。


水融济浸润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先后人我、高低上下、贵贱多寡……


即便是人们厌恶和不愿抵达的地方,也能泰然处之,所以,水的行为非常接近于道。


(水)不择地而处,所以地无不善;


(水)能深积不厌,所以渊无不容;


(水)广济而不分,所以仁无不达;


(水)浸润必透彻,所以言而有信;


(水)奔流而无阻,所以条理畅通;


(水)胜物而不伤,所以无所不能;


(水)蓄势而待发,所以善于把握时机;


也只有不争,才不会遇事归咎和责怪他人了。


laozi3.jpg



点评:


本章讲水是非常接近于道的物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水具有“不争”的特点,能承受人之不能,所以说“处众人之所恶”。


进而从七个不同的方面阐述水的特点,以表达水“不争”和“至善”的特性。


至善者不争也;水善处下:不择地而随才成就,所以地无不善;能积而有渊心,所以豁达能容;济物而不分彼此,所以有仁心;润物无声浸润透彻,所以有信;循理而疏通,所以流畅四达;随物顺应而不伤,所以无所不能;奔流不息,无时不动,无静无动,所以善于把握时机。


“不争”是水的特性,也是最接近“道”的特性,所以说“故几于道”,而水之“不争”也正是由于水之“无为”,此“无为”就是水之“至善”的状态,因为“无为而不无为”。


本章的“不争”与上一章的“无知”都是在说道之发用。要“不争”和“无为”必须要领会到道体的“无为”。


友情链接: